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李墨 张灿 河南日报记者 祁道鹏
从黄河南岸的穿黄工程出发,沿着总干渠溯源而上约10公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庄——李山村。
李山村是南水北调移民村。14年前,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李山村194户、824名村民,挥别故土,随“南水”北上,迁至荥阳市高村乡,在“第二故乡”扎根。
李山村的名气,全在一尾活鱼上。“我们在丹江口水库边长大,做鱼是老本行。”村党支部书记李宗显说,当初举村外迁时,带上了两块招牌:一块是“李山村”,一块是“丹江鱼宴”。
9月6日中午,走进村头,汉江鱼庄、丹江口活鱼等20多家各色鱼庄,一家挨着一家。老铁鱼庄老板李宗明一边忙活,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入座。
“7斤6两!”他用网兜从水池里麻利地抄起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迅速过秤后,拿到后厨。“丹江鱼宴”有三吃:红烧、油炸、炖汤。不一会儿工夫,鲜香四溢的红烧鱼块、椒盐鱼片和鱼头豆腐汤就端上了餐桌。
2004年,李宗明曾在老家淅川县城开“老铁鱼庄”,生意红火。移民搬迁到荥阳后,他将家乡味道一并带过来。2012年,投资30万元的新老铁鱼庄,在新李山村开张。
为保持那一口原汁原味的丹江口库区鱼鲜味道,活鱼全部从300多公里外的南阳运来,每天凌晨4时左右装车,早上八九时新鲜送达李山村。全村农家乐一天的活鱼需求量,达3000多斤。
“丹江口的鱼肉质鲜嫩,细腻滑口,鱼好,味儿才鲜!”淅川厨师赵成林跟着李宗明干了十多年,每月工资8000多元。他说,还有从郑州、合肥、洛阳等地专门来吃鱼的。
2014年,李宗明紧挨着老铁鱼庄,又在村里开起第二家店,取名“丹江鱼宴”。“一天有二三十桌客人,节假日一天五六十桌,停车位都不够!”他说,两个店一年营业额加起来60多万元。
今年8月,李宗明的第三家新店“丹江烤鱼王老铁鱼庄”开张。“村里的鱼馆大多是一鱼三吃,差异不大,新店打算换个做法,主营丹江烤鱼、火锅和南阳黄牛肉。”他说,现在吃鱼的外地人多,天南海北的口味需求也多,差异化才能闯出新路子。
李宗显感慨地说,当初移民动员时,“磨破嘴皮子,跑烂鞋底子”。搬来后,人均1亩地,农活也不多,许多村民只能到附近工厂打工,村里没啥活力。如今,以丹江鱼为主的餐饮业成了兴村的主导产业,全村日均接待顾客2000余人,节假日日均接待最高可达5000人。
客流多了,富民增收,也带动了家门口的就业。“一个鱼庄,少说得一个大厨、一个小厨,外加四五个服务员。大厨8000元一个月,小厨6000元一个月,服务员月工资也得四五千元!”他说,如果赶上节假日忙起来,一个店得十几个人,临时用工按天算,一天200元。
2010年搬来时,李山村集体收入仅为8000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