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农民的微笑丰收的味道

稻田泛起金黄,放眼望去一派丰收景象,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钟国庆 摄)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又到一年丰收节,又是一年丰收时。

站在新的丰收起点,叩问大地,什么是丰收?

有人说是田野的金黄,稻穗低头粮满仓;有人说是河湖的欢腾,蟹黄虾肥鱼满船;有人说是风中的微甜,琳琅满目瓜果飘香……

但这只是丰产,还不是丰收的全部含义。物品的丰饶,收入的丰裕,才是丰收真正的内涵。一定要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让农民的脸上笑起来,这样的丰收才有意义。农民的微笑,才是丰收最美的味道。

所以,这次丰收节,党中央要求农民节日为农民、农民节日农民办。各地要丰富节庆内容,创新节庆形式,营造节庆氛围,走进田间地头、农民生活、群众心里,贴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风民俗,充分展现农民风采,歌唱农村美景,弘扬农耕文化,激发农民活力,推动农业发展,助力农村振兴。

站在新的丰收起点,眺望田野,“三农”工作已进入新阶段。如今,“三农”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深刻转变。

农民,不再只是传统农民,而是涌现出很多新农人,他们有了新身份,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合作社理事长等等。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农人不仅有爱农情怀,还有技术、有资金,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传统农民不具备的市场渠道和品牌意识。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口粮的供给,而是想把每一粒稻谷每一棵果蔬都转化成商品,贴上健康的标签。他们已经是商品生产者,是规模企业主,是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

农业,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一年四季忙碌不停的躬耕不辍,而是构建起“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的产业链,已经在用“工业锅”炒“农业菜”。新农人做农业,做的是投资,讲的是回报。他们会精心包装农产品,做成伴手礼,想方设法进超市,加入市场经济大循环。他们还会积极创建品牌,扩大产品影响力,谋求更大附加值。

农村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在国家政策加持和社会多方助力下,传统村落已经焕发新姿,成为农文旅产业融合的主阵地、“两山”理念转化路径的试验场。所以,今年丰收节的主题是“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千万工程”是“两山”理念在农村的成功实践,是指引当下农村发展的根本遵循。它虽发于一隅,然迅即花开遍野,以其涵养的普遍规律,不仅重塑村庄面貌,再度定义村庄价值,还溯源乡村文化回归,继而反哺乡村经济升级。中国乡村在这种先进理念导引下,正焕发全新姿态。

站在新的丰收起点,回望过去,“三农”成就辉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农村面貌翻天覆地,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三农”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10年实现减贫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做出历史性贡献。我们理应为中国“三农”巨变点赞,为农民丰收欢呼。

站在新的丰收起点,思索未来,“三农”还有哪些短板?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农民追求农田最大收益无可厚非,但非粮化非农化怎么解决?如何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协调好产粮区与产销区的利益显得非常迫切;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破除现实社会的二元结构?小农户与大农业的发展瓶颈、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进城农民公共服务获取等等,亟需在制度设计上实现突破……这些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农民增收中的短板,都需要靠改革来消除。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度关注农村改革,为“三农”工作谋划未来,为乡村全面振兴寻找新动能。

站在新的丰收起点,农业大省湖北还需哪些作为?

我们要厚植爱农情怀,凝聚乡村全面振兴力量。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关注乡村振兴重点难点,深入基层问需于民,为农民办好可感可及的实事,使其有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要整合要素资源,做好优质农产品供给。建设荆楚粮仓,做好“地”和“种”的结合文章,建设高标准农田,选用优质品种,采用先进装备,推广先进技术,稳步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将江汉平原建成稳产高效的粮油基地,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带动更多农民走技能丰收、技能致富之路。

我们要推进产业发展,擦亮农业品牌,要做好品质和品牌的结合文章,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市场主体,加快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生产优质农产品,打造农业品牌体系。

我们要建设和美乡村,要做好建设和管理的结合文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发掘乡村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活态文化,将乡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与现代要素、时尚元素相结合,用好民族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晒出乡村幸福生活。

我们要完善基层治理,要做好经济和文化的结合文章,既要体现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的硬实力,又要发掘优秀农耕文化引导农民行为的软实力。

丰收是欢庆,更是号角。让我们在农历秋分时节,与农民携手起舞,在田野高歌,让我们把目光更多聚焦“三农”,让全社会更多帮扶“三农”,让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早日成为现实。

9月22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见不散!

--> 2024-09-2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8686.html 1 农民的微笑丰收的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