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云翱
一部长江文化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浇灌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首先,我们要把握长江文化产生的深远逻辑。
长江文化依托长江流域空间而形成,长江是长江文化得以产生和万年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勤劳智慧的中华先民对长江流域有着数万年的连续开发。黄河流域多次重大移民运动及随移民南下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融合,不断提升着长江文化的发展动力和质量。
长江流域形成了重视工业、商业及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唐代中期迄今,长江流域经济、文化保持发达已经具有千年尺度,展现了深刻的天—人互动规律。长江经济带在长江优良自然条件及水运条件的支撑下,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之一,长江地域文明是中华文明形成和连续发展的主干力量之一,长江经济通过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实现了对中华文明整体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长久支撑。近代长江获得中、西文化融合的先机,并形成了工业文明高地。近代以降,长江流域亦为近代中国变革、现代文明的创造作出了不朽贡献。
长江流域水能、水运、水电等供应条件使它在当代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世界级高地,长江已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长江流域文化遗产资源丰厚,当代教育发达,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拥有优良的人力资源及发展创新力和引领力。
其次,我们要把握长江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的当代认知。
第一,长江文化是中华农业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一极;是“城市革命”最初发生地;是中华“国家”文明最早诞生的地方。考古学界揭示了“中华文明”是世界东方的黄河、长江“两河文明”,二者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它们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家园、中华文化的主干、中华文明的基因。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协同,构成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最深层动力和根本性保障。
第二,长江文化支撑了青铜时代中华文明从“多样共生”走向“多样一体”时期长江各地域文明的发生发展。
第三,长江文化促成古代以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为核心的“二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核心结构之形成。如楚文化成为汉文明的核心文化来源之一;六朝时期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整合;隋唐时期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连接南北的大运河的出现;宋代至明清时期黄河政治中心与长江经济中心“二元一体”乃至“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结构的形成等。
第四,长江流域成为中华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中心地。如长江流域是洋务运动发生地和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融合中外的新型科学、知识、教育等精神文明早期发展的重要区域。
第五,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引领性区域。这里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交汇地,现代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建设及对外开放高地等。
长江流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拥有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在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多样性的大国,长江流域有条件为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