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湖北武汉,绚烂光影,拉开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帷幕。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长江沿线不同地域标志性文化元素,将以非遗展、合唱、电影、美术、舞台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惊艳亮相,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迎来高光时刻。
文化像一根长长的丝带,把昨天与今天、当下与未来串联。绵延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长江,地处人类文明发生线——北纬30度横贯线,这条蕴藏东方文化密码的流动丝带,穿越时空,与我们的生存、生活、生长相依相绕。
这是一条蓬勃的“生命带”。
这条壮美的历史之河里,有中华民族混沌初开的缘起,有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足迹。
因为石破天惊的一次次发现,人类围绕这条大河繁衍生息的故事,已被回溯至无比久远的年代。
河姆渡人种植和收获稻谷,为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实证,长江先民们凭借精工匠艺,把青铜和彩陶美玉变成器具,蓄水灌溉、堆筑城墙,人类生活由此演化升级出新的样态。
从峡谷居民搏命般的水上生活,到富于现代色彩的水利工程巍然而立,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一代又一代人在这个天造地设的生命系统里,与大江磨合、融合,筑造安栖之所、庇佑之处、富庶之地。
这是一条璀璨的“文化带”。
她润泽大地,钟灵毓秀,羌藏、巴蜀、湖湘、荆楚、徽赣、吴越、海派,各区域文化异彩纷呈,沿线的人们以各自的声音唱出多变的旋律,交织成一部雄浑交响。
她启迪心智,激发想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数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让蜿蜒的水流也承载世事、洋溢人性。
她讴歌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的宏愿功业,刻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磨难与辉煌;她见证数不清的大事件、大现象、大变革,诠释何为百折不摧、革故鼎新、激流勇进;她存续我们这个民族的奋斗基因,灌溉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条激越的“活力带”。
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自古便是经济大动脉。
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势待发的长弓,长江经济带形同划空而出的锐箭。箭的能量和强度,影响着中国经济所能抵达的方位。
这条大动脉在促进商品流通、人文交流、社会发展上举足轻重,她联动“一带一路”,联络广袤内陆和宽广海洋,标注着中国开放的尺度与气度。
长江之长,不仅在于6300多公里的自然长度,更在于她纵越古今的生命长度;长江之大,不仅在于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更在于她吐纳万物的阔大气象;长江之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之壮美、秀美、唯美,更在于她每一帧山水、每一道岸线、每一朵浪花,都被文化涵育出独特魅力、不竭活力。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习近平总书记持久而深入地思考着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层命题。
“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情凝望,一句句殷切叮嘱,情牵长江文化怎样永续传扬。
居于关枢,我们重责在身。
湖北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长江文化的集中涵养之地,是远古人类文化演化地、楚文化发祥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盛地,文脉悠远、底蕴深厚。
这条大江给予我们恒久的滋养。统筹做好区域内各类长江文物资源资产的管理,深入挖掘、提炼、展示长江文化凝结的精华,抢抓实施长江博物馆、长江文化研究院等重大标志性项目机遇,加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打造饱览长江风光、感受长江风情、感悟长江精神的“国家展厅”“长江客厅”,着力培育新时代长江文化品牌,构筑长江文化高地,是湖北的应尽之责、应有之为。
同题共答,我们使命在肩。
源出世界屋脊,穿行高山峡谷,越经峻岭险滩,接纳百川千湖,奔至滔滔大海,长江流域覆盖10余个省区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
中央国家机关指导沿线地域精诚合作,以长江之名举办文化艺术季,就是以实际行动共同擦亮长江文化名片。大家心怀同一个命题走到一起:能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做什么?如何让长江文化充盈更浓郁的中国味、更深厚的中华情、更浩然的民族魂?行之所向、力之所聚,和合共生、创新创造,这个答卷一定靓丽精彩。
此时,我们凝思遥想,距离湖北3000多公里的各拉丹冬雪山,水在各个角滴落着,簇拥成涓涓细流、潺潺流水,争先恐后地奔走。
此时,我们渚岸望江,看奔腾的一江之水,看她浩荡东去的跃动身姿,感悟这个巨大的故事发生场,这个庞大的文明容纳器,这个广阔的精神涵养地。
此时,我们放眼神州,长江经济带这条金腰带、绿腰带,在文化的浸染下,更加瑰丽、更加迷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争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万古江河鸣奏出更加激昂的乐曲。
长江住在我们的灵魂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奔涌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奋进征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