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顺利执结一起面积6万平方米的土地腾退案。
该案源于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本应用于还债的土地及土地建筑物被第三方长期占用经营。两个月前,申请人向武汉中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若法院强制推行土地腾退,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保障,但用工、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将一触即发。
如何在司法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武汉中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深入开展经济影响评估,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两赴现场组织调解,督促占用人自行腾退,一揽子妥善解决债、人、案问题,获政府和案件当事人一致点赞。
“武汉市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确实越来越优越了。”一位长期代理企业诉讼业务的律师感慨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武汉两级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减少10.3天,二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减少28.5天。2023年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武汉中院在全省中级人民法院中排名第一。
全链条实施经济影响评估
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前不久,武汉法院围绕“压缩诉讼全链条办案周期”在2024年湖北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武汉法院能动司法 全链条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入围省委依法治省办主办的“法护营商 助企惠民”优秀实事项目。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武汉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主动担当,自我加压。
去年,武汉某装饰公司借款30余万元未能如期偿还,甲方向青山区法院起诉。执行法官来到该公司营业场所实地走访,见到员工尚在其名下房产正常办公。“目前资金周转困难,若唯一房产被强制执行,将无法开展后续经营。”公司负责人希望给予一定宽限。
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执行法官主动开展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后,认为该装饰公司业内口碑良好,后期有还款能力。于是将该公司想法反馈给甲方,甲方表示理解该公司实际困难,同意给予一定的履行期限。在执行法官主持下,双方达成分期履行的和解协议。近日,该装饰公司已支付全部借款。
汉阳区法院将司法活动可能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按程度划分为蓝、黄、红三个等级,分别对应较小影响、较大影响、严重影响。根据评估结果,因案施策,有的放矢采取快立快调快审、促成执行和解、审慎采取强制措施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目前,武汉法院已在全市探索推行这一做法。
今年上半年,武汉法院深化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在全链条的运用,还探索推行“一书两表”双向评估制度,力求评估更精准、执行措施选择更精细,目前已实现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全覆盖,评估案件13.54万件。近期,省法院发布《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运行白皮书》,15个优秀案例中6个来自武汉法院。
企业面临巨额索赔
上门问诊把脉将损失降到最低
7月23日,武汉中院专程为某企业量身定制一起法律咨询服务。
该企业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数十亿的技术服务合同,但该企业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时完成,作为承包方将面临巨额索赔。在一次“司法服务进企业”活动中,武汉中院得知该企业面临的窘境,主动上门“问诊”,一场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的“诸葛亮会”就此拉开帷幕。
“给出的建议和路径十分中肯和有效,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证据链,争取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该企业法务总监激动地表示。今年以来,像这样的上门问诊会,武汉两级法院已经举办了100余次。
企业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到哪里。江岸区法院创新护企暖企新招,深入民营企业开展针对性、订单式专项法治宣传活动;设立商事纠纷调解室,搭建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站,面对面开展法治“体检”,2024年以来送法进企30余次,为企业“把脉问诊”,精准提供司法良方。针对劳动用工、经营管理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20余份,采纳率达95%以上。
在光谷,东湖高新区法院从企业治理视角向高频劳动争议企业发出《数字法治体检报告》。年初以来,东湖高新区法院以数字法治体检为小切口,通过提供民商事案件风险提示、设立商业纠纷共享法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指引等措施,截至目前共向各类市场主体发送法治体检报告50余份,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规范经营,为企业预防各类法律风险开出司法良方。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目前,已有11家基层法院在工业园区挂牌助企联络站,通过上门走访、开门座谈等形式,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企业门口,围绕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答疑解惑,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要素数字赋能
降本增效助推公平正义提速
“面对案多人少的实际,如何缩短当事人等待时间,让公平与效率的阳光尽快普照到每个案件?”近年来,武汉法院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创新机制,服务市场主体,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武昌区法院水果湖法庭以“办公无纸化、管理数据化”为导向,先行先试、主动创新,打造金融案件全流程、全要素无纸化办案新模式。已实现从立案、调解、审理、合议、裁判到归档等办案环节全要素网上办理,电子卷宗随办案进程同步生成、同步流转,办案全过程网上留痕。去年以来,水果湖法庭人均结案数同比增长10%,案件平均办理天数同比下降35%。
硚口区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凭借“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将各类解纷资源串珠成链,打造集在线调解、在线应诉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端共享法庭,让企业足不出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节约时间成本。今年,硚口区法院又依托企业服务站,在站点已有政务服务的基础上,融入调解指导等司法服务,目前已在30余家企业服务站设立共享法庭,实现司法服务阵地前移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不断探索加速执行财产处置新路径,建立财产处置一体化的集约执行模式,跑出债权实现加速度。经开区法院将资产处置工作从各办案组剥离,专设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1+3+2”的6人资产处置团队为财产评估、拍卖、成交后交付的主力军,依托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信息技术,有效提升财产处置的集约化水平。团队设立以来,经开区法院执行财产处置周期平均缩短30余天,取得良好成效。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武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太平表示,“武汉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主业,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主动担当作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以高效、公正、优质、便民的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邓爽 刘万花 严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