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5日

像重视课堂那样重视课间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新学期伊始,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对课间安排作出整体统筹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

一段时间以来,“消失的课间10分钟”“安静的课间10分钟”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的呼声愈发高涨。教育部一再明确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10分钟”休息,还提出严禁挤占德育、体育、美育等课时。北京等地率先将小课间延长至一刻钟,正是对社会呼声的积极回应,释放出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户外活动的鲜明导向。

不少人的学生时代,都曾尝过“下课铃怎么还不响”“老师千万不要拖堂”的“煎熬”。课间10分钟,初衷是让学生调节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向老师请教知识疑点,和同学聊天玩耍,在操场上打球、跳绳、踢毽子、玩弹珠,或者只是去了趟厕所,又或者看看远处放松一下,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课间拼图,构成了无数人难以忘怀的校园记忆。

教育不是圈养,学业并非全部。经过40多分钟的“知识密集型劳动”,短暂的休憩不仅是忙碌课业的暂停键,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的润滑剂。对于天性喜动的孩子来说,尽可能地让他们多跑跑跳跳,就是在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学校不只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结交朋友、培塑性格的空间。舒展筋骨、放松身心,既可以避免变成小眼镜、小驼背、小胖墩,也可以醒脑提神,在下一堂课中展现更好的状态。

“为了安全而取消课间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懒政”。课间休息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像重视课堂那样重视课间,强调的是恪守原则的时间观,是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育人观。课间10分钟变成课间一刻钟,不少人报以掌声的同时,一些担忧也随之而来:“10分钟都难以落到实处,孩子们能完全享有这一刻钟吗?”政策调整并不难,难在能否引导各方作出实质性改变。从10分钟到15分钟,不只是中场休息时间的延长,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升华。课间是促进孩子身心成长的黄金时间,不断拓展课间活动空间,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实现课间休息“增量”和“提质”的双重提升,在安全有序和充满活力之间找到平衡。

--> 2024-09-0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7130.html 1 像重视课堂那样重视课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