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吉学
吃饭食粥,生活常事。但在过往的岁月里,我吃过的一些粥,常常被我无端地忆起,品咂出不同的滋味。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作为一名16岁的插队知青,我独自在农村生活,遇到的第一件难事就是做饭,因为在家被父母宠溺惯了,我啥家务事都不会干。一开始动手学做饭,感觉特麻烦:灶怎么掏,柴怎么烧,米放多少,水配多少,煮多长时间,都不太清楚,尤其是泌米汤囟饭这个关键环节很难把握。在我们家乡,所谓泌米汤囟饭,就是将洗净加好水的米放进锣罐后在柴灶上煮,当米煮到七八分熟时,再将锣罐里多余的米汤给泌出来,然后将锣罐放灶上囟一囟(即用文火焖),当锣罐里逸出米饭的香味,饭就熟了。但泌米汤的时间难掐算,泌早了,饭是生的;泌晚了,就会浓稠稀烂、饭不饭粥不粥的。泌了米汤后囟饭,也要注意时间火候,火大了,米饭就会焦煳;囟短了,饭就半生不熟的。我每次做饭,要么是夹生饭,要么饭不像饭、粥不像粥的。一次,泌米汤时不小心,锣罐盖滑到地上,米饭泼洒了一地。还有一次做饭时,不小心把柴旮旯烧着了,火苗乱窜,我紧张得不知所措。幸好被路过的社员发现,他急忙卸下一块门板扑向柴旮旯,才避免了一场火灾。每次做饭,搞得一团糟,加之分配的大米也不够吃,我干脆餐餐煮粥,因为煮粥不仅节粮,而且简单,只要烧开几次搅动几次就可以了,还总结出:煮粥没有巧,只要十八搅。这成了别人的笑柄。后来一位大娘私下告诉我:煮粥只要烧开两三次,再搅动一两次,然后盖好锣罐让它熬熬就行了。按照此法,果然省力省柴又省粮。只是餐餐食粥,又没多少油水,肚子越吃越大,越吃越饿,田间劳动时难免头晕眼花。
1978年读中师,每月学校发给我们17.5元生活费,这些钱紧抠慢用,于我们这些穷学生,日常生活还是过得去的。但每学期8元的教材费,还得自己掏,还要购买一些工具书和其他书籍,添置裤衩、背心、鞋袜什么的。一学年下来,有五六十元的缺口,就有些犯愁了。哥哥们都成家立户,父亲是哥哥们凑份子赡养,我真不好意思再找他们要钱。只能靠自己利用假期去勤工俭学挣钱了。那年的暑假,经二哥介绍,我到他所在的县水泥厂山场,捡爆破后的石头,装上板车拉到碎石机边碎成石子。捡石头的山场,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石头大的如磨盘,小的如拳头。正值炎热的天气,捡上一车石头,弓着身子,歪歪扭扭拉到碎石机旁,人累得直喘粗气,衣服能拧出水来。每天早上六点上山,干上几个小时,累并饥渴,快到中午时分,人已虚脱了。幸好是计件,按石头的称重计算工钱。每天十一点,我就收拾工具,拖着沉重又疲软的身子下山,到水泥厂附近的大姐家休息片刻。一进大姐家,就见桌上放着满满稠稠的一大碗粥,我知道这是大姐为我准备的。见着粥,我狼吞虎咽,吃下大半碗,才品出这粥的味道:有时是南瓜粥,南瓜煮得烂,都成了丝状,淡黄的粥,微甜;有时是薯干粥,灰灰的,也有丝丝的甜;最好的要算新米粥,刚问世的新米,煮成的粥晶莹软糯,沁沁的甜,缕缕的香,口感好极了。吃下这碗粥,人立马精神多了。一碗粥是填不饱肚子的,但不能再添了,因为剩下的是大姐全家人的中餐,他们家大口阔,是长年的缺粮户,我再吃就有人要饿肚子,只能放下碗筷,舔舔嘴唇,再到水泥厂食堂吃上几两米饭。有一天,我正专心捡石头,突然有人喊我:放炮了,快,快躲进板车底。我连忙钻进板车底下,炮就炸响了,刚爬出车底,碎石雨点般散落在我的周围。由于专心捡石头,我竟忘了炮响与碎石落地的时间差!好险啊!一弹珠大的碎石从耳边划过,惊出我一身冷汗,心怦怦地跳,一直平静不下来,只好拉上板车下山,来到大姐家,还心有余悸,吃上那碗粥,心才平静下来。那碗粥恰似一付安魂祛惊的良药!勤工俭学四十多天后,我揣着五十多元工钱回到了学校。
退出工作岗位几年后,我去过一所私校授课。再次站在讲台上,我有一种熟稔又温暖的味道,感觉生活又充实了,如幸福的阳光沐浴身上,快乐着。但这所学校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每天早餐那碗锅巴粥。学校用大锅柴火做饭,米饭香喷喷的,打完饭后的锅底常常结有黄澄澄、香脆脆的锅巴,师生见了总忍不住拿上一小块放嘴里嚼嚼。剩下的,厨房师傅就将它掺上水,煮成一大锅黄白相间、稀稠正好的锅巴粥。我们就立在锅边,你一碗,我一碗,就着腌制的萝卜干,炒熟的花生米、兰花豆,扒拉扒拉,咯嘣咯嘣,满口生香、满头冒汗、津津有味地吃喝着,嘴嚼着。吃饱喝足,抹了嘴,高高兴兴去上课。有时早上我没有课,可以不去学校,但我还会骑上二十多分钟的自行车去学校,喝上一碗浓郁焦香的锅巴粥,让一种久违的自在感充溢胸间。
2014年,我与老伴到武汉带外孙女,周末或节假日经常随女儿女婿在外吃饭,也常去粥铺喝粥,其中一家粥铺去得较多。这里粥的品种多,有些粥我从未见过,如排骨粥、腊肉粥、紫薯粥、蜜枣粥等等。厅堂的用餐环境雅致,不像别的餐厅那样喧哗热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安静食用,不时轻声交谈几句,在时光中慢慢品味这生活的幸福与惬意。
平时老伴也喜欢用电饭煲煲一些早餐“养生粥”。如夏天的绿豆粥、莲子粥之类;冬天则是红枣粥、桂肉粥等等,有时也煲小米粥、燕麦粥,偶尔也做八宝粥。再配上几碟自己腌制的下饭菜,或花生米、酱干、笋片什么的,吃起来还是蛮有滋味的。只是有时吃着吃着,忽然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是少了些柴火粥那浓烈的生活气息吧?
这些流淌在岁月里的粥啊,融进我多少往昔的无奈和辛酸、温暖和幸福,也承载了多少时代嬗变的悲欢记忆!人渐老,粥常(尚)温,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