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3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构建绿色低碳出行创新体系

2023年北校区启用时大门景。

产教大楼全景图。

南校区鸟瞰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发展新动能和弯道超越的新优势提供了指引。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担着向北方地区供给优质水资源、保护首都生态安全和水安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大政治任务,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作为十堰市的一所极具汽车特色的高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坚持发展和促进新能源智能网联车、新型电池、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型产业体系研究,致力于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用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完成传统产业的进化,在发展中协同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

学校坚持构建新能源智能商用车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的,要释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叠加倍增效应,发挥大数据中心、武当文化中心作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共同研发和共享服务,深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服务东风公司及其相关产业配套企业,构建零部件全配套、电动车全链条的应用场景和产业体系。在园区内率先实施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改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建立强大的物理基础,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

学校积极推进构建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为主体的新质生产力研发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武当实验室、院士工作室、驻堰高校科技攻关研发机构、本地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平台,设立专项的科技成果奖项,重点扶持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储电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智能与网联车技术、分布式柔性电网技术等。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高本地企业、科技孵化器、高校科研力量的成果转化率,改进科研成果评价方式,提高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经济效益中的股权比例。三是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新业态的科技研发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最先进汽车领域的低碳降碳技术,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快推动技术共享与创新。

近年来,学校积极以应用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企业出题,高校破题,团队揭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引导人才资源、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推动学校与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2023年,汽车行业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加强对接,有组织地开展产学研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91项科技成果对外发布,43项专利成果转让和对外许可开放,推动汽车“五化”技术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同时,学校还围绕汽车产业链产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涉及领域新、与汽车产业高度契合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探索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高校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依靠知识产权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学校坚持构建“数字经济+”新业态体系,助推传统产业向新业态的演化升级。在“新技术诞生——关键生产要素变迁——基础设施、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商业模式、制度框架等适应性改变——社会经济变革”的路径下,聚焦文化旅游、商贸服务、金融创新、乡村振兴、“两山”转化、绿色低碳生活等领域,着力打通数字转化路径,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创新,赋能绿水青山,增值生态资产,打造好武当山国际文化IP,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护美绿水青山,提质金山银山。

学校致力于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深化政校合作,依托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领域,积极开设相关专业,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研发团队,形成一支既能解决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发展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方案和决策咨询的人才队伍。积极做好十万大学生留堰计划,为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理念,聚焦国家汽车“五化”战略,围绕汽车全产业链构建了汽车“先进设计、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网联、智慧服务”六大学科专业群,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根据十堰绿色低碳发展和“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需求,学校成立十堰市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设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团队、新能源与网联车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团队、供应链物流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双碳人才培养研究团队等机构,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培育双碳产业亟需专业人才等方面,每年开展3—5个专题研究,努力建成在十堰市绿色低碳及双碳发展方面权威性的公共政策研究及决策咨询机构。同时,学校法律人才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相关地方立法,荣获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受到司法部的表彰,多名教师分别受聘为十堰市人民政府法律专家顾问、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十堰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学校成立十堰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积极参与法治十堰建设。2019年和2023年,十堰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先后接受委托主持起草了《十堰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均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

此外,学校还将环保公益活动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担当“青年守井人”的责任使命,组织开展生态调研、环保课堂、巡河护水等多样化的守水护水和环境保护相关活动,近三年共组织30余支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足迹遍布丹江口市、襄阳市、宜昌市等地,涌现出以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何先坤、专注于环境保护与守水护水行动的绿色使者协会等为代表的优秀个人和集体。学校选送的“碧水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区“守井人”生态环保项目获评第六届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陈建平 望甜)

--> 2024-09-0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6909.html 1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构建绿色低碳出行创新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