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海拔1700米的大九湖远山苍翠,湖面碧波荡漾。
从大九湖一号湖顺流而下,九个相连的湖泊错落有致,湖泊连接处流水潺潺。
最终,湖水在落水孔处消失。几公里后,消失的湖水从山腰喷涌而出,形成丹江口库区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
神农架蓄水30余亿立方米,是华中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地,是长江、汉江的分水岭。来自华中屋脊的天然水分流成4大水系,沿渡河、香溪河入长江助一江清水东流,堵河、南河入汉江保一库净水北送。
保护好生态是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表示,神农架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深入落实《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坚持当好“看山人”“护林员”,守护好“华中水塔”,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神农架力量。
人退湖进 大九湖涅槃重生
群山怀抱里,草甸开阔,9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镶嵌其中,大九湖因此而得名。
“九湖九溪九道河,九山九梁九字号,九孔九洞九坎坪,九湾九坝九重天。”这是对大九湖所处环境的真实描写。
然而,大九湖也曾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
上世纪开发神农架时,大九湖先后经历开山伐木、高山放牧、围田垦荒,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神农架林区壮士断腕,全面启动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生活在湖区的400多户居民陆续搬到20公里外的坪阡小镇。
随后,神农架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项目区”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3平方公里。
同时,实施了大九湖保护与恢复工程,修筑蓄水暗坝11处、溢水口16处,封堵人工干渠6.61公里,疏浚2.35公里自然径流,抬升地下水位,增加汇水面积,提升湿地保水、蓄水、调水等功能。实施退宅退耕还草及植被恢复工程,修复点20余处,修复面积250万平方米。
大九湖得到休养生息,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有人问我大九湖的保护成效,我说可以去看看鸟儿。”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马国飞说,鸟儿不会说话,却会用脚“投票”。
据统计,2015年以来,大九湖水鸟种类从28种增加至目前的52种,加上湿地及周边区域,各鸟类总数已超过250种。
搬出来的居民90%在坪阡小镇经营民宿、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经营户户均存款超过20万元。
科技赋能 “小藓肉”成活率达90%
在大九湖,有一种神奇的植物,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藓肉”。那就是泥炭藓。
“泥炭藓就是大九湖湿地的灵魂所在。”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莫家勇介绍,泥炭藓属于苔藓植物的一种,它可以吸收自身体重10至25倍的水分,所以又被称为活体水库。
大九湖泥炭层最厚达3.5米,记录着华中地区1.6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泥炭藓强大的保水能力使大九湖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源源不断地向丹江口水库供给活水。
2022年10月,神农架在大九湖首次尝试种植了10亩泥炭藓,如今存活率已在90%以上。
多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干预加速大九湖泥炭藓栖息地恢复生境,取得了显著成效。莫家勇介绍,七、八、九号湖以前都没有泥炭藓,经过这两年的培育,现在都长出了泥炭藓。
科技赋能,保护成效更给力。神农架建设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科创中心、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等4个科研平台,不断提高科学保护水平。
近年来,神农架实施华中珍稀生物资源保护项目,就地保护7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建设珍稀濒危植物园,迁地保护濒危植物。目前,神农架已成功繁育出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
今年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等专家在神农架调研后认为,《神农架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整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新物种和中国新记录种发现基础上的植物物种编目及珍稀濒危物种繁育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立体防护 44年无较大森林火灾
神农架是“华中绿肺”,森林覆盖率91.16%,林木蓄积量3300.55万立方米,年释放氧气300多万吨、固碳42.64万吨,可有效阻隔向库区排放泥沙700多万吨。
保护生态,首要任务是保护森林。神农架把森林防火当成“天大的事”。
“嘟、嘟、嘟……”8月28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木鱼管理处网格化信息中心突然接到报警。工作人员打开监控系统屏幕发现,一男子正欲进入禁区。
“前方是核心保护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请返回。”经工作人员喊话,男子退出禁区。
这套自动报警系统是神农架最新引进的电子围栏,对于“白名单”以外的非法闯入行为,自动报警。
神农架把最新的科技手段用到生态防护中,建成辐射襄阳、宜昌、十堰的华中航空护林站,90架无人机常态巡航。
同时,布设高清相机2300台、红外摄像头1000个,全面构筑“空中有飞机、山头有监控、路口有探头、林中有巡护、应急有队伍”的“五位一体”森林资源管护网络。
在社区村组,600名专职护林员、2300名生态护林员全员上岗,常年在一线宣传保护生态、森林防火,打造专兼结合的森林防火应急救援队伍。
结合地域特点,神农架先后推进了特色林长制改革、污染防治攻坚战、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项目。其中,神农架特色林长制改革,获得3项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532森林火灾快速处置、打通火灾防控“最后一公里”、防火工具进万家、古树微公园等改革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今年,神农架开展第四次金丝猴本底资源调查显示,神农架金丝猴数量从最低时的501只增至1618只,栖息地面积从164平方公里增至401平方公里。
李迪强说,神农架金丝猴种群和数量稳步增加,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是神农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好证明。
系统保护 分区分类科学保护
神农架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从开山伐木、有限保护、探索转型,到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神农架的开发与保护,见证着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演变。
2018年5月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23年5月,《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出台,确定了“三类五档”管控分区。
三类管控区分别是世界级自然保护地、一般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管控区。同时,把世界级自然保护地再细分为一级核心区、二级核心区和缓冲区,并与一般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管控区共同形成“五档”管控分区。
“三类五档”分别明确管控要求和负面清单,哪些地方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目了然,让保护和发展有了更详细的“施工图”。
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神农架进入最严保护时代。神农架构筑完善林业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国有林场(管理处)—护林站(管护中心)的三级管护体系。与襄阳市、宜昌市、十堰市签订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开展资源管护、护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联防联控,推进自然生态保护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助。
神农架实施精准保护,按照三类五档分区分级分类保护要求,落实负面清单管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扩绿、提质、增效,高标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地灾治理、景观恢复等生态工程,加快推进林业“双重”(重点区域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国家战略储备林等重点项目。
神农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重点,完善一河一策,构建水安全网、水资源网、水生态网、水智慧网,压紧压实109名三级河长、2000名巡河保洁员责任,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神农架森林覆盖率从90.4%上升至91.16%,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国控、省控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去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授予中国13处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神农架榜上有名。
神农架生态数据
森林覆盖率91.16%
林木蓄积量3300.55万立方米
年释放氧气300多万吨
固碳42.64万吨
有效阻隔泥沙排放700多万吨
古树名木63.72万株
占全省81% 占全国25%
连续44年无较大森林火灾
生物多样性指数81.18
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神农架名片
◎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 世界地质公园
◎ 世界自然遗产
◎ 国际重要湿地
◎ 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国家森林公园
◎ 国家地质公园
◎ 国家湿地公园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统筹:龚俊 魏家锋 王品
图片: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