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守不眠之夜 护江河安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刘浩 李伟

治荆楚先治水,作为“千湖之省”,湖北拥有错综复杂的江河湖网和防洪工程,水旱灾害防治历来是湖北“天大的事”。

面对今年主汛期异常汹涌的强降雨和洪水,凭借防洪体系、防灾减灾新科技支撑、精准高效的应急叫应机制等有力举措,截至8月31日,湖北在主汛期成功应对13轮强降雨,没伤亡一人,没垮一库一坝,没溃一堤一垸,守护荆楚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打通避险生命通道:

预警到转移脚步再快些

防汛是一场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仗、硬仗,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从6月全省入汛以来,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彻夜灯火通明。“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夜,职责所在,甘当护荆楚安宁万家灯火的守夜人。”指挥中心负责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里,实时推送全省各地天气预警信息,值班人员严格落实防汛预警“叫应”机制,通过电话“叫醒、叫应、叫动”县(市、区)防汛负责人,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测预警预报。

赶在灾害来临前,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避险,这是实践中不断被检验的最有效的办法。为了让转移避险更加精准高效,湖北省2023年7月出台《全省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明确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预警叫应机制,严格落实人员转移避险五级“包保”责任制。今年7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湖北发布“十条措施”升级版,提出“三早、三快、四联、五不”目标要求,进一步确保预警与响应有效联动,推动形成“预警、叫应、行动、反馈”工作闭环。

在英山县,仅7月2日一天就发生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山体滑坡、坍塌险情20多起。因精准预警,英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83户、1822人,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在今年主汛期来临前,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重点地区县级防指成员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专业培训,传授转移避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提高转移避险能力。

智慧防汛显身手:

对抗灾害有科技硬实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全省的防汛工作已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通过搭建一体化的防汛信息平台,湖北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的实时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

“潘家湾乡将军山村出现地质灾害预警,立即实地查看。”7月1日,还处于调试阶段的宜昌宜都市精准预警响应平台监测到一起地质灾害风险,宜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值守人员立即通过平台调度预警区域一线。

将军山村风险隐患信息员立即开展实地巡查,紧急转移了受威胁的2户4名群众,并通过视频和语音实时反馈现场情况。

“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本轮强降雨,气象精准预报研判成为我省群众成功转移避险的关键一环。

这得益于省气象部门加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设,与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通知,开展精准预警响应建设试点建设。在湖北全省推行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实现提前6小时省级发布暴雨、强对流落区预报,提前3小时市级发布暴雨、强对流预警信号,提前1小时市县级发布暴雨临灾警报。

--> 2024-08-3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6547.html 1 守不眠之夜 护江河安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