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斌
8月26日,有网友发布短视频称,在陕西省礼泉县工业园区,停着许多往果汁厂运送苹果的货车,车上的苹果很多都已酸臭腐烂,流出汁液,异常难闻。该公司负责人称,网传视频有误导性,并不是所有拉到厂区的果车都会被接收,也不是所有的果子不经筛检就制成果汁。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要求该企业停止经营,等后续检测结果出来之后会发通告。(8月28日央广网)
腐烂的果实,酸臭的味道,这样的“烂苹果”榨果汁,还能喝吗?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浓缩果汁的原料不能用落地果、腐烂果。如果果汁厂检测非常严格,坚决拒收烂果子,那么货车也不会送货,毕竟拉一车水果运费也要不少钱。可见,果汁厂负责人声称的“如果原料不良率过高,会进行退回”,只是一面之词。
在“烂苹果”事件曝光后,有很多网友留言表示,“好果大果进商超,小果烂果榨汁”。2018年就有媒体暗访发现,青岛某果业用腐烂苹果榨汁。杭州某水果市场本应被销毁的腐烂水果,低价流向酒店、餐饮、茶楼、KTV等,成为鲜榨果汁或切除腐烂部分做成果盘。
由此可见,使用腐烂果榨汁的情况,在行业内并不罕见,甚至可能属于“潜规则”。毕竟成本低、利润高,消费者又看不到水果加工情况,很容易隐瞒真相。在利润诱惑下,仅靠企业的自觉性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可借鉴餐饮业的后厨管理经验,强制性引入“透明工厂”模式,将水果加工流程置于监控下,实现网络化监管。水果加工厂搭建视频直播成本并不高,将水果收购、筛选、压榨等各个加工环节全部网上直播,不仅可以实现大众监管,还能形成外部监管压力,倒逼厂商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