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兆林 赵峰 通讯员 尹周航 马炎霖
蓝天白云,橘树满山,三五张长条桌,十余把竹板凳。
8月23日,在南漳县巡检镇峡口社区天鹅池小组的柑橘园里,一场检察听证会正在举行,参会者不仅有检察机关、司法、公安等部门工作人员,还有20余名柑橘企业老板和经纪人。
峡口社区素有“柑橘之乡”美誉,种植面积4.2万亩,年产柑橘1.8亿斤。
2019年12月6日,外地客商杨某慕名来此,向丰园果业老板简学满订购7车柑橘,口头约定“发货即付款”。第一车发货,杨某爽快地支付10万元。第二车发货,杨某称:“今天太晚,第三车时一起付。”第三车发货,杨某溜之大吉。
两车柑橘,价值19.6万元,简学满多次催款,要回2万元后,电话被杨某拉黑。
今年3月,南漳县检察院、法院、公安局三部门会商研判,杨某在明知无法支付钱款的条件下欺骗简学满的柑橘,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随即,南漳警方传唤杨某到案,最终向简学满支付欠款。
“如果当时签订了合同,这笔钱可能早要回来了。”南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何苗说,合同是证明双方交易的依据,也是维护自己权益的证据。
在峡口社区,有类似经历的柑橘企业老板和经纪人不在少数。
2023年12月,一外地客商向一丰果业老板吴芳预订15万斤柑橘,可货收上来了,客商以“品质不达标”毁约。警方介入后,由于没有签订合同,吴芳退还对方订金,15万斤柑橘“囤”在仓库,因行情变化亏了好几万元。
2024年1月,柑橘经纪人郭昌俊与一外地客商交易后,因对方账户涉嫌网络诈骗,已到账的15万余元货款被贵阳警方冻结。郭昌俊三次赴贵阳说明情况,但因缺乏采购合同等核心证据,该笔款项至今还未解冻。
“峡口从事柑橘贸易的企业有15家,一大半吃过不签合同的亏。”峡口社区党委书记张三中介绍,签合同条条框框太多,担心吓跑了客户,而且许多都是老客户,签合同面子上过不去。一旦客户资金出现问题,极易引发经济纠纷。
距离柑橘上市还有一个多月,如何避免橘农重蹈覆辙?近日,张三中找到了南漳县人民检察院设立在峡口社区的检察护企服务站:“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避免买卖风险?”
正巧,杨某涉嫌合同诈骗案被移送南漳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发现,杨某有自首情节,并已偿还欠款,取得当事人谅解,符合从轻处罚的条件,于是将对其实施缓刑的听证会搬到了峡口社区。
听证会现场,检察官重点讲解了签订合同的重要性,解释了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的区别,还联合县司法局制定了统一的《柑橘购销合同》,明确了双方交易的数量、品质规格、单价、总额以及发生纠纷后的审理管辖权限,不仅让双方交易更加规范,还可减少维权成本。
“以后交易还得签个合同,这对双方都是保障。”简学满说。
“柑橘一天一个价,双方很容易因为价格、规格等产生分歧。”吴芳说,有了合同,不担心对方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