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兆林 通讯员 张坤 袁一君
8月18日,一辆辆装载厨余垃圾的环卫车,缓缓驶入鱼梁洲污泥处理厂。经过处理,垃圾“摇身一变”,成为生物质天然气和有机肥。
企业变废为宝的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起死回生。
据悉,该厂是襄阳唯一一家处理城市污泥和厨余垃圾的企业,日处理300吨污泥、200吨厨余垃圾。2021年7月,该公司股权发生变动,由上海一家科技公司控股。
但因原股东为其他关联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担保,企业易主不久就陷入了债务纠纷。“账号隔三岔五被查封,生产经营严重受影响。”鱼梁洲污泥处理厂负责人康科学介绍,公司账户因纠纷诉讼被冻结了4次,正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虽多次敦促原股东解决,但收效甚微。今年4月,公司决定启动破产和解程序,彻底化解历史债务问题。
但是污泥和餐余垃圾处理事关民生,一旦停产,城市运行不堪重负。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襄北(破产审理)法庭接到企业“求助”后,迅速组建专班进行调查,发现企业虽然资不抵债,但在城市固废垃圾能源再生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上有很好的条件,且与住建、城管部门签署特许经营协议,具备和解基础。如果能引导债务人与债权人和解,既能维护债权人合法利益,又能给企业提供“轻装上阵”的发展机会。
襄阳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此事,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积极与法院沟通,共同商定对策。经过研判,襄阳中院建议将庭外债务重组与庭内和解相结合,债务人、债权人在法院指导下先协商制定和解协议草案,避免企业被迫破产清算。
4月26日,在前期庭外预和解基础上,襄阳中院裁定受理该公司的和解申请。同日,根据债务人和主要债权人共同推荐,指定北京中伦(武汉)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并发布债权申报公告。
5月28日,该公司召开债权人会议,78名债权人表决同意和解协议草案,占出席会议人数的93.98%,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总额的87.70%,表决通过和解协议。
5月29日,襄阳中院裁定认可和解协议。濒临停产的企业重获新生。
从受理和解申请到最终和解,全程仅用了33天,成为襄阳法院审理破产重整(和解)时间最短的案件。
襄阳中院襄北法庭庭长尹波涛介绍,预和解把大量和债权人沟通工作前置,不仅增加了破产和解的成功率,也减少了破产和解程序时间,把更多时间留给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