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6日

三年试点转化金额超过前六年

赋权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武汉启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场。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陈凌

“第一批订单已顺利交付,过段时间,我们就开始这笔海外项目的第二批订单生产了。大家信心都很足。”8月25日,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厂房里,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胡培介绍,公司为韩国现代汽车项目生产的电池正极材料,上周末全部完成打包发货。

这是武汉启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接到的首笔海外百万元大单。距去年9月胡培团队以技术作价入股公司,建起全球最大千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还不到一年,生产线已实现稳定化量产,年产值逾6000万元。

生产线的快速投产,得益于团队在技术路线开发处于行业领先,也是湖北工业大学赋权改革成果的缩影。2020年10月,作为湖北唯一入选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参与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直面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转不快”等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实施五大改革举措,完善五项配套办法,从根本上激发调动科技人员创造成果、转化成果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统一赋权让利

打通转化路上“肠梗阻”

一直以来,胡培团队在聚阴离子技术路线开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从论文到最终实现生产,并不容易。几年前,他有项技术刚刚突破不久,就有企业找他转化,但当时投资方一听到是学校的产权,涉及成果评估、市场询价等繁杂的手续,转化时间长,就打了退堂鼓。

学校成为全国试点单位后,实施职务科技成果统一赋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与学校共同拥有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双方均可单独或联合对成果进行处置。固化收益分配比例,学校在成果转化收益中,提取4%作为学校收益,其余96%全部归成果完成人(团队)或参与贡献的其他各方。

该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心彬称,赋权改革打通了转化路上的“肠梗阻”,“以前认证评估烦琐、转化风险高、完成人收益少,科研人员忧虑多了,活力就弱了。现在‘一口价’给所有老师、所有项目赋权,意味着不同项目不用再‘一事一议’,极大提高了效率。”赋权让利和成果转化程序的简化为科研人员打通“最后一公里”,使科研团队拥有知识产权所有权,以便更早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偏弱,制约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的难题,学校提出“先转化后收益”模式,鼓励科研人员长期蹲点企业,为企业的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供支持,与企业共成长。

出台配套政策

三年累计转化金额达9.1亿元

同步开展人才评价、成果评价等配套改革,在职称评审、项目推荐、岗位考核等方面,单列成果转化评审通道;对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该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提升积极性。

传统过滤材料生物不可降解,该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王磊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蜂窝高透气性特种纸材料,可以很快自然分解,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成果转化达1700多万元。因为这一贡献,王磊直接被破格评定为教授。

一般情况下,学校评选教授,有任职年限、发表论文、参与教材编撰等方面的要求,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很少被纳入评价体系。学校大胆进行改革,评职称不唯资历、学历、论文,看能力看成果看贡献,近期学校还将出台新的职称评审文件,为从事转移转化及技术开发的科研人员专门开辟晋升通道。

学校还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制定专门政策,常态化开展“百名博士进百乡入百企”活动,推动产科教深度融合,让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果创造和转化。截至目前,学校在全省各地建设校企联合创新平台79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6家;学校科研团队与3000多家省内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大量科技成果“就近快速”转化。学校建设的7个中试熟化平台全部实现了对外开放共享,有效支撑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成果中试熟化需求。

2021—2023年,学校累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494项、合同额达9.1亿元,超改革前6年的总和。其中转让(许可)知识产权429项、总额7524万元,是改革前10年总和的5倍。新增科研人员创办企业50多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让百强。

“我们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虽然推出时间不长,但探索了多种赋权模式,释放了存量活力,调动了增量。现在,学校科研人员到产业行业找企业痛点、进行转化成为一种新的风尚。”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认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必将更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08-26 三年试点转化金额超过前六年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5941.html 1 赋权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