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1日

仙桃“荷塘三宝”劲销省内外

村民正在采收睡莲茎秆。 (湖北日报通讯员 郑恒 摄)

采莲工人展示刚采摘的莲蓬。 (湖北日报通讯员 郑恒 摄)

村民趁早采摘菱角。 (湖北日报通讯员 郑恒 摄)

仙桃水系发达,催生水生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2024年,仙桃市水生蔬菜种植面积约15.4万亩,产量18.04万吨。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发现,以菜用睡莲、菱角、莲子为代表的“荷塘三宝”正加速走出仙桃,跨省闯市场。

花开无意 种者有心

通海口镇菜用睡莲俏销长江中下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胡纯波

8月13日,烈日当头,仙桃市通海口镇天星洲垸,墨绿的菜用睡莲铺满池塘。

池塘中间,几名男工弯腰入水、一摸一扯,一捆粉中泛白的睡莲茎秆便露出水面。

“可以爆炒、清炒,还可以下火锅。”这些天,种植大户黄兆伟每天要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市场,发送近2万斤菜用睡莲茎秆。因为人工采收产量有限,客户订单又催得急,他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

睡莲因昼舒夜卷而被誉为“花中睡美人”,本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公园多见的绿化、美化植物。但在黄兆伟眼中,朵朵睡莲就是根根致富“茎”。

“这东西也能吃?”早在2001年,黄兆伟发现邻居的鱼塘长出一片“新物种”,它不仅花儿开得艳,还经常被采来当作蔬菜。

“形似藕带,口感清甜。”与邻居的闲谈中,黄兆伟得知,原来这种植物名叫睡莲,它的茎秆是监利、岳阳等地居民饭桌上常见的蔬菜。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兆伟挖来30株睡莲,种在自家的小鱼塘里。等到夏天,睡莲发满水面。黄兆伟采出茎秆,卖给监利等地的菜贩。“8亩鱼塘,赚了6万多,比养鱼划得来。”他发现市场有需求,却没人大规模种植。

黄兆伟看到商机,决定大干一场。他承包同村乡亲的鱼塘,扩大种植规模。天天吃在鱼塘边、睡在鱼棚里,黄兆伟发现开白花的睡莲品种,茎秆产量更高、口感更鲜嫩。

经过一轮品种优化,黄兆伟种的睡莲茎秆亩产超过万斤,采收期从4月持续到10月。

“只下一遍种苗,日常加强管理,以后就不管种只管收了。”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眼前部分采收的池塘里,还是自己20年前种的苗。

产量大幅提升,销路却是一波三折。黄兆伟回忆,他曾将睡莲送到武汉的武泰闸、白沙洲等大市场销售,一开始,大部分商贩对睡莲并不感冒,他好不容易才说服几个商贩帮忙代销。慢慢地,大家认识了睡莲,开始接受它,销售价格一度卖到3元多/斤。哪知,好景不长,睡莲的身价一路狂跌,最后只卖到了0.5元/斤。

黄兆伟百思不得其解,到市场转了一圈又一圈,仔细打听才得知,有商贩将睡莲转手卖给外地市场,从中赚差价。几经考虑,黄兆伟决定,省去中间商环节,亲自到武汉、芜湖、南昌、岳阳等地跑销路,与当地经销商直接合作,逐步将长江中下游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了让睡莲更值钱,黄兆伟办起了加工厂。1米多长的新鲜睡莲梗,工人只取最嫩的一截,剥掉外皮制成净菜,再加冰打包发出,睡莲的身价一下涨了近4倍。

睡莲收获季,催生了采收工、剥皮分拣工等一批就业岗位。在黄兆伟的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每天有50多人同时劳作,每年工资总额100余万元。

东堤村村民唐振华常年在基地务工。凌晨5时下塘,依靠熟练的采收技术,他每天可赚400元工钱,一季下来,在家门口就能挣5万元工钱。

在黄兆伟的带动下,睡莲在通海口镇处处“开花”。目前,通海口镇熊庙、马套、永长河等村发展菜用睡莲1000多亩,亩均纯收入3000元至5000元。

郭河镇种植1500亩水果莲子

莲米打“飞的”去深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张曼

8月13日,仙桃市郭河镇百胜村鄂子莲2号种苗基地,荷花随风摇曳,莲蓬颗粒饱满。

采莲工人身穿下水服,穿梭在荷塘深处,手脚麻利地采摘莲蓬。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带着露珠的莲蓬落入袋中。

“最早一批新鲜莲蓬,已打着‘飞的’去了深圳。”这些天,基地负责人肖金华忙得脚不沾地,手机“叮咚”响个不停。

“订单多,工人们几乎整天泡在塘里,还是采不赢,莲蓬不够卖。”肖金华细数“幸福的烦恼”。

湖北多地产藕,莲子不算是稀罕物,百胜村的莲子为何如此俏销?

“咱们的莲子种苗是由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提供的鄂子莲2号,科研单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全程为苗种培育保驾护航,产出的莲子个头大,色白,味甜。”肖金华说,这种水果莲子结实率达85%,单粒重4克至5克,每亩有效莲蓬数可达6000个。

今年4月12日,莲子种苗下塘,一个月后,莲农们就尝到甜头:莲蓬亩均产值达560公斤,亩均收入过万元。

高温时节,无论是长在塘里,还是采摘后,莲子都很难保鲜。如何延长保鲜期?

“我们有自己的窍门。”肖金华笑着介绍,人工引来地下水,注入荷塘,为莲蓬降温,可延长采摘期近半个月。为方便莲子走远路,工人们采摘时,会让莲蓬留一个长长的莲梗“尾巴”,保证持续供给养分,达到保鲜的目的。

“价格最高卖到30元/斤,当天采摘的新鲜莲子空运到深圳、北京等地。”肖金华说。

今年莲子大丰收,坚定了莲农的发展信心。基地所在的仙桃市花果飘香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明年计划将鄂子莲2号种植面积增至60亩,同时发展赏花经济,深挖旅游潜力。

郭河镇是仙桃的水产特色大镇。镇宣传委员刘炎丰介绍,该镇莲藕种植总面积超过1500亩,预计总产值超过1500万元。不少村民靠一年种一季莲蓬,发家致富。

郭河镇镇郊村位于455省道旁,莲农谢先发在路边摆摊,购买莲子的游客络绎不绝。“嫩莲子当水果吃,老莲子拿来煲汤喝,我们全家都爱吃。”游客明华专门从沔阳小镇景区赶来买莲子。

剥开一颗莲子,白里透粉,入口清甜多汁。“这些莲蓬都是凌晨3点采摘的,手工剥选,莲子含水量高,莲心还没完全成熟时摘下来,保证清甜脆嫩。”谢先发说。

镇郊村党支部书记张伟介绍,该村7户莲农串起100亩荷塘,凭借临近省道和沔阳小镇景区的区位优势,每年创造80万元的产值。一颗小小的莲子米,正在成为村民增收的“金豆豆”。

长埫口镇太洪村“一亩香菱十亩稻”

菱角在家门口被抢购一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鹿丹丹

眼下,正是菱角大量上市的季节。

8月14日凌晨1时许,仙桃市长埫口镇太洪村,采菱人的木船已经下水。大片菱角塘里,星光点点,人声稀朗。

70岁的村民徐金西头戴顶灯,左右开弓,忙活了几个小时。东方泛白时,新鲜水灵的菱角堆满船尾,足有200余斤。

“趁早采摘菱角,既避开暑热,又保证菱角新鲜。天一亮,商贩就上门,咱们的菱角在家门口就被抢购一空。”徐金西甩了一把汗,乐呵呵地说。

太洪村有40余年种植菱角的历史,加上地处318国道沿线和紧邻沪渝高速公路的交通区位优势,菱角产业发展迅猛,当地品牌“太洪香菱”小有名气。近年来,太洪村发展菱角种植逾千亩,年产菱角500万斤,综合收入150多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龚建国介绍,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称“水中落花生”,果实属于坚果类,营养丰富,可清热解暑、益气健脾。太洪村地势较低,水田里水的深度约1.5米,种稻嫌深,养鱼嫌浅,却是种植菱角的理想之地。上世纪70年代,太洪村从武汉农科院引进优良品种,依托优质水资源,带动村民发展菱角种植产业。

当地有“一亩香菱十亩稻”的说法。“菱角投资小、效益高,忙活几个月,收入60多万元。”徐金西种植菱角60余亩,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每年7月至10月,是太洪香菱集中上市期。徐金西要请15名帮工,帮忙采摘菱角。不过,在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选品等环节,徐金西都会亲力亲为,严格把关。“菱角可生吃、炖煮、熬汤、爆炒、做罐头,是市场上的紧俏货。我们必须把好品质关,不能砸了招牌。”徐金西语气笃定。

好口碑赢得大市场。“太洪的菱角个头大、品相好、味道纯,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村里采购菱角,顾客反馈都不错。”一大早,从武汉赶来的收购商李志刚,仔细打量刚出水的菱角,爱不释手。分拣、装袋、上车……一袋袋新鲜的菱角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再销往全国多地。

中午时分,318国道旁,种植户王群华的摊位前热闹起来,来往的货车司机停车驻足。

“吃上一口菱角,既饱肚子,又醒大脑。他们大多是老主顾,都是奔着菱角来的。”王群华笑道,每天要销售200斤鲜、熟菱角。他家3亩多的水田,每季收入3万多元,刨去成本,净赚近2万元。王群华越干越有劲。

--> 2024-08-2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5412.html 1 仙桃“荷塘三宝”劲销省内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