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

身处乡村,我们也能享受优质医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实习生 张洋

背着药箱行走村落,为山乡百姓健康守门;无影灯下拿起柳叶刀,屏息凝神解除病痛;远程会诊中紧盯屏幕,不放过疾病的蛛丝马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医师节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荆楚,聆听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故事,感受医者敢于担当、为救治生命全情投入的职业精神和健康湖北建设的强劲脉动。

大学生村医心中有本村民“健康档案”

卷起患者的袖子,绑上血压计的绑带,塞进听诊头……

26岁的枣阳市吴店镇凉水村大学生村医刘茜茹熟练地操作着,一气呵成。

“叮咚、叮咚”……听诊器里传来的声音有力而平稳。

“李大爷,您的高压128,低压78,最近的指标都控制得不错!”听到刘茜茹的话,李天书竖起大拇指。

8月15日中午,刘茜茹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来到村民李天书家中随访。

2021年起,全省持续推进“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截至目前,已配备、培养1.4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作为枣阳市首批免费订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计划的大学毕业生,刘茜茹已在村里工作了3年。

“一个小丫头,能干个啥?”“又没啥经验,能看好病?”初来乍到,与许多村民一样,李天书对刘茜茹心存疑虑。

2021年冬天,李天书突发脑梗,由于缺乏认识,出院回家后对血压管理依旧没上心。“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刘茜茹下定决心。

“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患有慢性病。慢性病并不可怕,但一定要懂得如何防治。我高考那年,奶奶突然高血压引发脑梗、造成偏瘫,要是当时懂得控制血压,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刘茜茹一遍遍给李天书讲述自家故事,希望通过“现身说法”拉近距离,强化他的预防意识。

寒来暑往,不论烈日当头还是大雪纷飞,刘茜茹从不怠慢对李天书的重点关照。天天跑、做记录,2年随访下来,刘茜茹整理出李天书的一套完整康复记录。老人哪个时段需要特殊看护,什么时候药快吃完了,她都了然于心。“他子女不在身边,我应该跑得更勤快些。”这个质朴的想法,让刘茜茹坚持了下来。

“脑梗与血压关系密切,如果继续忽视血压,脑梗面积会越来越大,降血压药不能断。”8月15日,刘茜茹走到老人的床头,看着他把药服下。李天书禁不住老泪纵横:“这姑娘待我们就像亲人。”

3年过去,“勤快”“负责”是村民们对刘茜茹最多的评价。“几乎每天都来,现在,我离不开她了。”63岁的高大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前服药不规律,现在有刘茜茹的督促,相关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几天前的夜晚,75岁的村民林有甫不慎伤到手。接到求助电话后,刘茜茹连夜出诊,赶到林有甫家中完成处置。

15日,见到前来回访的刘茜茹,林有甫连声感谢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出家门,小刘医生就到家里看病,真是辛苦了她!”

村医岗位正加速实现着“新老交替”,乡村健康“守门人”回应着百姓期盼。

家门口的大医院,急危重症也能救

8月16日19时,汉川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内,一场惊心动魄的主动脉夹层支架介入术正在进行。

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在与死神抢夺生命。2小时后,患者转危为安。

这台手术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主任胡红耀带领汉川市人民医院医师林凯、孔浩共同完成。如今在汉川市人民医院,省城大医院专家与县级医院骨干“联袂上台”,是常有的事。

当天,同样是在这间手术室,59岁的大面积脑梗患者张先生,接受了静脉溶栓后的动脉取栓术。这台由汉川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罗宝昌“操刀”的手术,患者几乎没有出血,仅在大腿根部留下一个穿刺针眼。麻醉苏醒后,张先生原有的意识障碍、右侧肢体偏瘫症状明显好转,从神经外科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

“以前,去武汉看病是我们的首选。但是挂专家号、等待床位耗时费力,开销大,老百姓很不方便。汉川市人口过百万,大家都盼望市里也能有一家好医院。”家住汉川新河镇的张先生说。

为此,汉川市人民医院对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明确责任,科学攻关,还创新性“向上”引入省人民医院进行托管,借助其品牌、专家、技术与管理优势,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托管不久,胡红耀就开始带领团队每周都来汉川,坐诊并主持手术,为汉川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医生们授课。

“武汉的工作再忙,我们对汉川的帮扶一天也没有耽误过。”胡红耀说,每周五晚,结束武汉的门诊及手术后,他和同事便驾车赶赴汉川,到达医院便马上投入工作,周日晚再返汉,“为了基层患者就地看好病,累些值得!”

改变在不经意间发生。经过3年不懈努力,2021年5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成功获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而与此同时,全省县市三级医院建设步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64个县(市)中,49个县域内至少有1家三级医院。

“创建三甲医院前,我们根本不敢想,这样一批高精尖手术能在我们这儿常态化开展。胡红耀教授手把手教会了我们许多!”林凯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大医院就在家门口,走几步就能看病,好着咧。”张先生摆摆手笑着说。

数智化远程诊断,缩短时空拉近医患

“叮!”8月14日上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主任田素芳,收到湖北省病理远程服务平台推送的一条远程病理会诊信息。她在电脑上打开链接,患者的数智化病理切片扫描高清图片映入眼帘。

原来,黄梅县独山镇48岁的农妇李女士,在当地医院被初步诊断为良性平滑肌瘤。因该病少见,当地医院出于对患者的负责,请求省级专家病理远程会诊。仔细阅读简要病情概述后,田素芳开始读片。

移动鼠标、放大图片、标记重点,思索片刻后,她敲击键盘给出会诊意见:建议加做免疫组化,考虑胃肠道外胃肠间质瘤,具有恶性潜能。

会诊意见一键发送,数秒间便直达黄梅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8月16日,在黄梅县人民医院接受完肿瘤切除手术的李女士康复顺利。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她感激地说:“多亏数智化病理服务,很快锁定病因,特别是请了省级专家会诊,我对后续治疗和恢复很有信心!”

在黄梅县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以往需全程人工完成的十几道病理切片制作工序,现在全由自动化仪器替代,而且一张成型的病理切片放进数字化扫描仪,在AI辅助下,仅需几分钟,就能初步筛查出可能存在病变的部位。记者将手机拍摄的视频播放给李女士观看。“不得了,现在的医疗真先进!”她啧啧称赞。

几年前,李女士的公公得了肺癌,黄梅本地医院病理诊断较困难。“作为家属,我们带着病理切片坐火车到武汉大医院,排号、检查、住院、动手术……费时费力花钱不说,中间的辗转奔波与辛苦,让我和家人都不敢回想。”两相对比,她不禁感慨变化之大,“感谢为我的疾病诊疗幕后默默付出的医生们!”

去年底起,湖北全力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拉近时空距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

“过去,我们病理医生在幕后,如今逐渐被大众了解。不断增强基层患者就医获得感,让健康更有保障,我愿意付出更多努力!”黄梅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毓芳表示。

--> 2024-08-19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5092.html 1 身处乡村,我们也能享受优质医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