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推进“三位一体”改革——

让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更给力

访谈嘉宾 陈劲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科技现代化

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现代化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科技现代化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陈劲:科技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科技现代化是科技创新水平的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也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全面创新就要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创新的指导、制度创新的保障、文化创新的支撑。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下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和领域的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旨在破除制约发展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和保障。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公正、开放和灵活的环境,有助于释放创新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可以更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科研设施和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高效利用。

“三位一体”改革思路体现了

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系统谋划。为何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改革?

陈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核心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基础,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综合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通过改革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科技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的组织机制和资源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加速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确保创新活动持续进行的关键,要通过改革人才机制,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体现了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确保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实现全面创新的“全”。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其中教育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推动发展,人才是科技和教育的连接点,三者共同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与全面创新有着相通的内在发展逻辑。此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更好的教育、更高质量的科技产品和服务,以及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些都要求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

把握好新型举国体制运行的

“三重逻辑”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新在哪里?对于创新体制机制提出怎样的要求?

陈劲:新型举国体制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结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点,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挑战。这种体制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环境与资源配置方式的新变化,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二是目标导向与价值追求的双重重视,不仅注重实现战略目标,也注重效益和市场价值,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及对各方需求的满足和价值的实现。三是组织运行和实施模式的创新,从政府内部的协同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四是更加注重创新要素的系统性耦合,强调创新要素的共享、协同开发和高效利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此外,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在于宏观层面的统筹和微观层面的活力释放,最终指向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能。从加强宏观统筹上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从党和国家最高层面组织调动、统筹协调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策效率与执行力。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更好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同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从释放微观活力上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持续深化科研组织模式、管理方式、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完善市场与政府同步发力的体制机制。

较之于传统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愿景,充分利用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机制,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赢得战略主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新型举国体制治理效能的发挥及相关制度的调适与进化在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逻辑、横向嵌入的市场运行逻辑、自下而上与横向互动的社会治理逻辑间的相互平衡、系统作用和有机整合。这“三重逻辑”既是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逻辑,也是新型举国体制运行过程中不断进化和完善的发展逻辑。

做好“有组织的科研”

记者:细读《决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作出部署。让更多创新人才冒出来,需要打破哪些体制机制障碍?

陈劲:拔尖人才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需要综合而多样化的条件,包括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前沿的科研环境、充足的科研投入、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尊重和认可,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

要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重点项目的科学谋划和统筹。比如更注重具有转型意义的基础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水平的快速上升;大力强化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我国形成更多的原创型工程科技。通过提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战略规划和组织工作,培育更多的战略性科学家,做好“有组织的科研”。

要实现更多的依靠使命驱动的科研和更负责任的创新。要加大对公益性、团队性的科研成果激励,鼓励从事更多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服务水平,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欢”,特别是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特区的建设,为人才营造更好的成才环境;要善用“揭榜挂帅”的开放式创新机制,不断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并有效地运用国内外创新人才,实现全球创新资源和人才的有效整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丹 整理)

--> 2024-08-16 推进“三位一体”改革——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4839.html 1 让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更给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