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3日

寻访小别山

□ 葛昌永

天下人知湖北有大别山,极少人知大别山外还有个小别山。我,便有一段寻找小别山的经历。

就在春夏之交的这么一个周末,晴空万里,我决定来一趟“说走就走”的寻找之旅。出发前做“功课”,导航上找不到小别山,知小别山形如甑,又名甑山,发现汉川市东果有甑山村,处汉江几字形转弯当口上,从地形推断,这里应当是小别山之所在。于是,我驱车西出武汉,沿汉蔡高速,出蔡甸大道,走琴川公路,又走一段县道,来到马鞍乡,再跑一截乡间路,果然来到甑山村。平常的村子,村口的树荫下有个移动的杂货摊点,围着一些村民,我驻车与大家攀谈,年长些的村民告诉我,这里就是小别山。我放眼四望,周围竟看不到山。一问再问,才知道小别山于二十几年前突然没了。这真让我想不到哟。

一座山没了!是谁搬走了小别山?村民们告诉我:一九九八年,长江、汉江发生特大洪水,汹涌之水汇聚汉江几字形大弯一带经久不退,越涨越高,为防汛保安全,仓促间只有取小别山的土石加固江堤,小别山几个山头,十数日间竟被削平。我听后扼腕叹息。然水火无情,又奈其何!

村民们还告诉我,洪水前小别山由几个小山头并列组成。洪水退去后,县乡干部安排原来居住于低洼处的受灾村民,将房舍盖在被削去的小别山山基上,原因是山基依然高出地面十多米。我于村前与院后辗转寻觅,但见林荫葱茏,只留下一些残山印迹。

朋友,说到这里,您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要寻寻觅觅寻访小别山?是的,小别山海拔不过几十米,名字来由,史料无载。大别山之大与小别山之小,比较起来令人发笑。可是,您知道么?就在这小别山一带,历史上发生过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所以,我才耿耿于怀,一定要找到小别山,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模样。

这件惊天大事,便是春秋末期那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柏举之战。《左传》用两个篇章,记录此事。史学家范文澜称柏举之战是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当年昏庸的楚平王听信谗言,冤杀伍子胥父兄,伍子胥历尽万劫逃至吴国,立志灭楚。斯时吴王雄武,厉兵强国,启用孙武,并用子胥之计,疲扰楚军,找准机会,让孙武、伍子胥率三万吴军,奔袭楚国。楚国子常携军渡汉水,列兵在汉川小别山与大别山之间,然楚国高层不和,庸帅子常求胜心切,初战即败,后退至汉水,欲以山川之利,再战小别山。伍子胥知晓地形,楚再战又败。二十万军对区区三万吴军,竟一败涂地。子常潜逃郑国,司马戍、史皇等战死,楚国郢都失陷。伍子胥鞭平王尸,便发生于占领楚都期间。楚昭王年幼,无奈仓皇逃到随国。国将不国,老臣申包胥到秦国哭诉,哭得七日不进水米,秦王感动,赠诗《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于是秦国出兵。秦楚联军战败吴军,楚国复国。这场吴楚之战,吴国几近灭楚。而伍子胥、孙武、司马戍、史皇、申包胥,皆于史上留名。后来楚昭王中兴,可惜英年早逝,传位惠王。楚惠王君臣同仇敌忾,不过三十年,竟灭了吴国,这是后话。

《左传》在记录这场战争时涉及小别山的话,仅一句:“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虽一句话,然傍上大事件,一句足矣!若不是这一句,小别山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何以留名?黄州赤壁矶、古战场赤壁矶,武昌龟蛇二山,皆不高大,与许多大山相比,地道是“小巫见大巫”,却能名冠古今,是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大,有重大事件发生,便可以天下名扬。

另有文献提及小别山的,除却汉川方志,便是清代文人钱希言所著的《楚小志》,其中言:“小别山,在汉川县南,俗名甑山,亦谓其形如甑也。春秋传,吴与楚战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即此。”陈者,陈兵也。钱希言之说,归根结底源自《左传》,不过笔墨多一些,将小别山所在,说得清楚明白,让我等了解史事,至为亲切。

这段吴楚往事,未免令人长叹!

今日斯山,形已不存,唯留残迹。我寻访后写下这篇文字,怕的是若干年后小别山被人忘却。一段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史事,应该留下小别山千古不朽的名字。这山亿万年屹立汉江之滨,因遏控汉江成为兵争之地,又因洪灾从人间蒸发。山川变迁,令人再叹!

小别山这地方,曾为汉川故城。春秋时为楚国腹地,南朝梁武帝置梁安郡于甑山。北朝西魏改名魏安郡,后又改名汉川郡。北周改汉川郡为甑山郡,亦即甑山县。此处水陆交通便利,汉江于此呈U字状,好大个布袋,好小一个袋口,小别山便处在咽喉部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然而甑山县城濒临汉水,水患频繁,长期冲刷,城垣逐渐垮塌。又于隋炀帝后期,朱灿兵掠荆沔,残酷掠杀,人口骤减,街巷焚毁,故城残败,唐时不得已迁移治所,甑山古城渐次退出历史舞台。一九五八年汉川县设甑山管理区。一九七五年撤区并社划入榔头公社。一九九七年汉川撤县建市,甑山管理区改为村级建制,归属马鞍乡。

有道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今日汉川城内,街市高楼,大道公园,繁盛当为此地古来所无。城南隅有仙女山,传为楚怀王梦神女处,故名“阳台山”。又传此山为秦始皇用神鞭抽来,又名“飞来峰”。还因山形酷似羊蹄子,别名羊蹄山。清康熙年间,山上盛出灵芝,复名“采芝山”。还传说此山为农夫遇见仙女杜媪之地,至今仍名仙女山。山上既有仙女庙,还有楚令尹子文墓,成为今日汉川名胜。海拔九十来米,当与小别山高低相仿。沧海桑田,当年荒丘仙女山,因治所移此,荣光有加。可怜当年要塞小别山,无奈消失,泯灭人间。三万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竟然如是。

寻访间,我又有一个意外发现:小别山名甑山,安徽也有一个甑山。这里的甑山归马鞍乡管辖,安徽的甑山亦归马鞍山市管辖。如此巧合,实也少有。

往事如烟,小别山便是鲜活一例。我的这次寻访,在一叹又叹之际,还吟得一首七律诗《慨叹小别山》,辞曰:

百里汉川依汉水,岸边故事向来奇。

当年谁使江山误,要塞安能刀火弥?

吴楚风云多跌宕,岁华山水只推移。

我来观水观山后,扼腕踟蹰汉水堤!

--> 2024-08-1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4530.html 1 寻访小别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