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义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加快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大厦”之基的内在要求。
县域是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底座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中国强。农业农村基本上被县域所覆盖,县域是农业农村的完整功能区,包含市(县)、镇、村三层级功能空间,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枢纽。以县域为地理空间单元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要走好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必须穿透的最后一道屏障。
一方面,县域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现场”。我国农村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绝大多数农业活动也发生在县域的乡村地带。另一方面,农业是百业之基,是县域内最基础的产业。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举措,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没有县域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共同富裕。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探索实现县域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是加快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
挖掘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的潜质
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密码,藏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里,藏在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里,必须从资源、区位、历史等多角度科学研判本地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宜城是传统农业大县,有农业“小胖子县”之称,在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上,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从自然条件看,宜城地处汉江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良田集中连片,适合农业机械化耕种;河库众多,沟渠密布,气候、光照、降水、灌溉等条件适宜农业发展。从交通区位看,宜城地处华中腹地、荆襄要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有利于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供销体系。从生产水平看,宜城是全国首批“吨粮田”“双百棉”县市,是国家级农产品生产主体功能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生猪调出大县,百种产品获得中国农交会、武汉农博会、国际粮交会等各类展会金奖。从发展态势看,宜城正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是湖北省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写好“四篇文章”
写好“创新”文章。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和创新。宜城将以全省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为抓手,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不断在护良田、推良种、施良技、用良制上寻求突破。加快推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织密农田建设数据资源管理“一张网”,构建良田“一张图”。加快推动农机作业智能化、数据化、全域化,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小麦、水稻、林果等突破性品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写好“培育”文章。因地制宜、系统培育农业产业、品牌、企业和人才。做大做强“1+N”农业产业(稻米、红薯、羊肚菌、生猪、鸭等),深化种植养殖和精深加工,打造一批产业链长、质量效益高、辐射带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农”字龙头企业强壮工程,坚持内引与外招相结合,打造一批产值高的“农”字企业梯队。重点培育宜城米、宜城大虾、流水西瓜等核心品牌,持续提升宜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农技、农政、农管定向培训,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写好“绿色”文章。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控污染、守红线、谋长远,让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色调。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广绿色循环农业,加大秸秆、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实行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生产更多受消费者青睐的绿色安全农产品。
写好“融合”文章。加强以农业为基础的跨产业、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运营,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康养、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升级一批农文旅融合景点,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农业+数字”,建设气象预警平台,提高农业防灾救灾能力;激发数字电商活力,加快推进村级电商网点全覆盖。推进“农业+物流”,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实现市、镇、村三级寄递网点全覆盖,擦亮宜城“共同缔造+城乡共享”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作者系宜城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