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客运站的关闭不仅是一个地点的消失,更是发展方式、生活理念的转变。那些城市发展中的“地标”,也将成为时代记忆中的坐标。
“再见了傅家坡,几代人的乘车记忆”“傅家坡是连接城市梦与乡愁的纽带”“难说再见,傅家坡见证美好年华”……武汉市傅家坡汽车客运站将于9月10日正式关闭。曾经熙熙攘攘的车站,终究还是要退场,许多与之有过交集的人感慨万千,纷纷前往站前拍照打卡。
在一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汽车客运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很多人经常乘坐大巴车往返于城乡之间,汽车客运站如同一个永不停歇的中转站,人们从这里奔赴他乡,又从这里赶回家乡,希冀、梦想、等待、告别、喜悦、失落,交织出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
客运站扮演的不仅仅是交通枢纽的功能,也是观察城市的一扇窗口。事实上,这不是武汉第一个关停的汽车客运站,武汉水厂长途汽车站、金家墩汽车客运站、新荣客运站业已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放眼全国,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曾被视为城市地标的汽车客运站停止运行。
这些曾经为群众出行和城市发展带去便利与活力的客运站,已驶进了城市的发展史,又折射着城市的变迁史。近年来,高铁连线成网,区域城际、市郊铁路快速发展,叠加私家车日益普及、网约车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多元、灵活、快速、便捷的出行选择。在这种变化当中,人们的出行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年轻群体,舒适的体验感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客运站的“关停潮”,不只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新兴出行方式的崛起和传统出行方式的式微,也看到了不同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适应与改变。
客运站虽然在走“下坡路”,但并不一定就会退出历史。就总体而言,道路客运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例,仍然高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其基础性、主体性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为应对客流下滑的挑战,不少客运站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在全新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关停或者外迁城内客运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提升城市功能的角度来看,通过实施城市更新,经营困难的客运站变身为教育、商业等配套设施,也可以改善区域内的居住环境,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有的车站在客流密集地段设置多个服务点,通过变“一路直达”为“多点串联”,更好满足旅客便捷出行需求;有的车站将“单一业务”拓展为“一专多能”,探索“以商养站”、商业化开发,提升客运站“自我造血”能力。
客运站的关闭不仅是一个地点的消失,更是发展方式、生活理念的转变。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时代的浪潮,那些曾经搭载人们走南闯北的客运站,或许走下历史舞台,或许以新的面貌出现,那些城市发展中的“地标”,也将成为时代记忆中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