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黄珊珊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8月4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房超参加完一项重要的战略研究会议后,下午又赶到光谷实验室。作为华科大管理学院与光电学院双聘教授,及光谷实验室战略研究部负责人,他的双休日也是忙碌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我特别赞成‘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
“党中央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显示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加快建设急需学科专业,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房超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现任教育部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他解释说,当科技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才培养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培养方式与传统思维上,显然不够。“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是对一些关键重要的人才培养所做的改革,不仅是对传统学科设置的一次大胆创新,更是对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升级趋势以及社会需求的积极响应。“它强调的是重要性,而非普遍性,在人财物上重点倾斜,不是对所有学科平均用力。”房超认为。
他说:“超常布局不是从天而降的,实际上要经历很长时间的铺垫工作,包括前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专家系统论证等,往往需要5年甚至7年做好体系理清后,再开始相应布局。通过加强急需学科专业的建设,才能更好培养出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合其在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工作经验,房超表示,超常布局改革不是简单的低效能重组与重复,要做好做实,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做精,把握好超常布局的学科,并非全面铺开;二是做细,布局考虑的不仅是整个学科体系,还要对相应的专业设置进行细化处理;三是做强,超常布局国家急需学科,就要建设得比较强,一定要能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和发言权。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房超相信:“在‘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这一决策的指引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也将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