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9日

对话湖北青年科技创新奖得主王征

让青年科技人员挑大梁

王征在实验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竞恒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实习生 廖美琪

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

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8月2日下午3时,王征快步走进实验室,和学生们一起察看CT影像数据、指导研究课题。

王征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清晨7时就带着团队到病房仔细询问、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讨论并制定好后续治疗方案后,再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是他的常态。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读到《决定》中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后,王征倍感振奋,立即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学习。

“科技创新非一日之功。我们将久久为功,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王征说,尽管国内科技发展迅猛,但仍有不少“卡脖子”技术问题,科研之路仍需砥砺前行。

青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目前,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担纲重任,成为“排头兵”和“急先锋”。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湖北省科技大会上,王征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该奖项为我省首次增设颁发,获奖8人年龄均在45岁以下。

“《决定》15条提出,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将破解青年科技人员共同的‘成长烦恼’。”王征说,促进青年科技人员加快成长,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如果事务性负担过重、又需要持续性地争取科研经费,将使得青年人才难以潜心做科研。

如何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

王征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资助,配备相应科研条件,支持团队组建。完善专门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建立与岗位职责、业绩贡献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让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

《决定》提出,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科研人员在专心科研上会遇到哪些痛点?如何健全保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一步与王征探讨。

“这些痛点包括科研经费不足、行政事务较多、设备与资源共享难等。”王征建议,给予科研人员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减少行政事务安排、合理资源共享,帮助科研人员更专注地进行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这对提升我国整体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肿瘤早期发现上,王征团队已发表了相应高水平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新型液体活检技术,使用独创的AI算法分析外周血细胞多组学特征,可早期发现十多种实体肿瘤。

“目前我们正在向临床转化这一新技术,希望与产业融合,实现肿瘤精准早筛。《决定》中的相关举措让大家满怀信心!”王征说,他和团队成员将向“提升肿瘤患者生存率”这一高峰继续攀登。

--> 2024-08-09 对话湖北青年科技创新奖得主王征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3997.html 1 让青年科技人员挑大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