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元媛 通讯员 杨婷婷
块头不大却身怀“独门绝技”,高速创新成长的企业,被称为瞪羚企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在宜昌高新区城东U谷宜昌生物医药孵化器,一个个瞪羚企业开辟新赛道,突破新技术,不断成长壮大。
新赛道 从痛点中寻求商机
“紫红色袋子里是益生菌,绿色袋子装的植物精油。”8月1日,湖北景瑞天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马玉娇拿出两个彩色的袋子。“但这些保健品可不是给人食用的,而是给动物吃的。”她笑着说。
看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一脸惊讶,马玉娇解释道,这两种产品主要作用于动物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和吸收,与人类食用的益生菌功效差不多。
景瑞天恒致力于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销售,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赛道。
以往,由于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机体受到损害,也带来对环境的污染与残留。
2020年7月1日起,我国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以减少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
景瑞天恒意识到,机会来了!
全面禁抗之后,安全性较高的益生菌,对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有诸多益处,成为畜牧行业替代抗生素的最佳方案之一。
为了抢占新赛道,景瑞天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销售收入翻倍增长。马玉娇介绍,该公司已与正大集团、扬翔集团、康迪集团等全国知名饲料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2021年,公司主营产品在该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被认定为“省级科创新物种”和瞪羚企业。
与景瑞天恒一样“不走寻常路”的,还有另一只“瞪羚”——湖北盛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家智能化工厂建设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工程项目解决方案和实施标准,完成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一键化启动。
盛林生物总经理李刚介绍,选择这个赛道,缘于他多年的生物工厂工作经验。他说,很多研发自动化的人员,往往并不了解生物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真正需求,造成各个环节的工艺、装备、自控、仪表等不匹配,难以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抓住痛点,他将各工艺单元的系统设备集成和工厂的自控系统有机结合,并抓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机遇,在智能化工厂建设领域闯出了一片天,还成为西门子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
新突破 从创新中赢得市场
“我们产品中的植物精油含量,比市面平均水平高一倍。”马玉娇说,公司自主研发的包被技术,能让精油减少在胃的释放,更多地作用于肠道,实现精准释放,提升效能。这也成为景瑞天恒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河北涿州,景瑞天恒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设动物试验基地,提供给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饲料生产企业,用来论证新科技产品的有效性。公司自建研发平台与高校合作研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7%以上。
城东U谷另一家瞪羚企业湖北灏瑞达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被誉为“臭气克星”,针对不同性质的废气恶臭性质,总能研发出“尖板眼”。公司技术总监张浩介绍,发酵异味治理是行业难题,以硫化杆菌属为例,成分复杂,一个发酵罐产生的气量达到4万立方米/时,产生异味的物质含量可能仅有0.3克/立方米。“浓度不高,气味刺鼻,隔老远都能闻到”。
该公司通过物理洗涤方式,不仅去除异味效果好,还节约了传统方法的药剂成本。对食品发酵行业高浓度废气,灏瑞达研发首创曝气微生物除臭处理工艺,相对于传统工艺,去除效率高,平均运营成本降低60%以上。
从行业领先的无创伤治疗肾结石项目到癌症早期筛查,从生物医药特种酶研发到合成生物学研发生产,行进园区,一阵阵科技新风扑面而来。
新平台 从孵化中孕育生态
“一个区域的瞪羚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田强说,专业领域新、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是瞪羚企业最大的特点。他建议,政府部门应从政策扶持到金融赋能,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越的创新生态,让“瞪羚”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城东U谷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平台。投建运营方宜昌欣扬孵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湃介绍,园区已构建起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园的一站式全链条生物医药孵化体系,为初创期的企业提供研发、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2023年,该孵化平台帮助园区企业融资9250万元,协助56家企业争取各类资金支持973万元。
“我们还成立了湖北优谷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升级产业基金至5000万元,用于优质企业的持股孵化。”彭湃说,这种模式已帮助5家企业实现从孵化到产业化发展的转变。
景瑞天恒投资建设的现代化绿色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基地,正拔节生长。基地将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更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提高生产产能。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目前,城东U谷入驻企业3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6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湖北省“瞪羚”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