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韩红芝 蔡代明 邵蓬蓬 姚薇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农村道路里程越来越长,路况越来越好,车辆保有量大幅增加,但道路管理和村民交通规则意识相对滞后,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和事故增加。
荆门市沙洋县,襄荆、枣潜高速和207、234、348国道穿境而过,省道等一级公路四通八达。2018年以来,沙洋车辆保有量增加51%,道路里程增加48%,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率连续六年实现同比下降。
“六连降”的背后有何秘诀?7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此展开了探访。
“蓝帽子”联动“白帽子”
7月28日晚上7点半,沙洋县十里铺镇金玉村10组,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发生刮擦。接警后,正在该镇车坪片区出警的民警张泽睿15分钟就赶到现场,仅用10分钟就处理完事故。
快速出警的背后,是十里铺镇率先在荆门探索的“队所合一”改革。
十里铺派出所所长彭军涛介绍,2018年前,沙洋县农村道路交通由农村交警中队管,全县共设5个农村交警中队。当时十里铺及周边多个乡镇由十里交警中队管,该中队共12人,以前路少、车少、事故少,基本管得过来。
近10年来,农村道路里程大幅增加,机动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越来越大,路况变好车速变快。与此同时,乡村老年人的交通意识较差,特别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十里铺镇是个口子镇,地处宜昌、荆州、荆门三市交界处,过境车辆多。面对农村交通新情况,十里交警中队很难管得过来。
同样情况还出现在沙洋中心乡镇——曾集镇。该镇两条省道经过,是荆门城区到沙洋拾回桥、后港、毛李等乡镇的必经之路。以前,该镇交通属五里交警中队管辖,从五里到曾集有20公里,难以有效管理。
为解决基层交通警力不足的难题,2018年,十里铺镇在全县率先探索“队所合一”,即将农村交警中队和各乡镇派出所合并,警种融合后,派出所的民警既戴蓝帽子(治安警)又戴白帽子(交警),既管治安又管交通。
2022年,沙洋县撤掉5个农村交警中队,全面推行“队所合一”,全县所有乡镇派出所的民警都成为“双料警察”,在处理治安事件时,也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
“改革后,交通管理服务真正到达最后一公里。”十里铺派出所副所长黄启金介绍,现在十里铺派出所的10名警察、10名辅警联勤联动,分片区管理治安、交通,每个片区3个民(辅)警,可快速出警。
人技结合守“四口”
7月29日6点半,正是村民赶集的高峰,十里铺镇西街口,民警王问儒带着辅警正在执勤,三三两两的摩托车、三轮车、小货车有序通过。
农村道路点多面广,加上群众安全意识不强,镇口、村口、湾口事故多发。对此,沙洋县公安局在全县穿村过镇主要路段建了15个中心劝导站和12个执勤岗亭,推出“四口”工作法,即民警执勤在镇口、辅警劝导在村口、路长提醒在湾口、志愿者宣传在家门口,全力降低重点路口交通事故率。
西街口是十里铺镇4个镇口之一,207国道、311省道在此交会,也是207国道两旁多个村庄出入集镇的必经之路,因此成为全镇人流量最大的镇口,过去交通事故频发多发。为此,十里铺派出所在此设置了警务工作室,派民警常态化执勤。
“有突发情况,民警可一分钟到场。”王问儒介绍,早晚高峰时段,执勤民警积极引导交通,阻止乱停乱靠,防止拥堵。一般时段,宣传交通法规,劝导未戴头盔等行为,查处超载、酒驾等,确保重点路口安全。
在村口、湾口,聘村治保主任为辅警、村干部为湾长,引导村民过路口时看一看,慢一点儿。向东路河堰村段是周边6个村出入集镇的要道,车流量大,村委会附近居民多,过去常发生意外事故。河堰村治保主任裴文林兼任该村辅警后,经常在路口劝导过往车辆在村口慢一点儿,引导村民遵守交通规则。
目前,全县共216名村干部担任村级路长,432名党员、志愿者任劝导员,在村民的家门口宣传交通规则。
为守好“四口”,沙洋县还不断提高技防水平。沙洋县公安局介绍,近年来该县持续提升农村道路交管设施,改造道口132处,安装交通控制系统86处,增设抓拍高清卡口38处,实现主要路口、重点路段监控全覆盖。
堵点疏了,事故少了
“现在一般的村出警只需10分钟。”彭军涛介绍,“队所合一”充实了基层警力,让交通管理深入到农村“最后一公里”,目前十里铺镇最远的村出警只需半小时。
老堵点也疏解了。十里铺镇西街口过去因违停造成的堵车时有发生,附近居民经常报警称影响出行或做生意,现在几乎没有这类问题报警。曾集镇雷巷村过去是老集镇,路较窄,过往车辆多,经常堵车,村民曾多次报警、拨打市长热线反映,现在情况全面好转。
强管理、优服务,隐患事故也少了。十里铺镇黎明村村口,是个事故多发点,2022年该路口因交通事故死亡3人。路长常态值守,增设减速带标识牌后,这两年没出现一起交通事故。
2018年以来,沙洋车辆保有量增加了51%,道路里程增加了48%,但农村交通事故率实现“六连降”,今年1月至7月,沙洋交通事故率比2018年同期下降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