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访谈嘉宾
“关键一招”与“关键在党”
记者: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两个“关键”。一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二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两个关键,无比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如何理解“关键一招”与“关键在党”的重要关系?
洪向华: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而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推进,需要依靠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引领和推动现代化事业的主要力量,其优势在于善用改革的办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并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释放出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的强烈信号。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
从奋斗目标来说,党的领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了总目标。设定奋斗目标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认识层面的命题。《决定》中所指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长期性、持续性的努力来践行共产主义理想的直接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赓续推进、一以贯之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支撑。
从动力保障来说,党的领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党引领下的改革能够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以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从力量支撑来说,党的领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了磅礴伟力。党的力量在组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是建立在中央、地方、基层三个层级之上的,坚实可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聚起万众一心、推进改革的磅礴力量。
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记者:《决定》指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在管党治党上,为何强调改革精神?
洪向华: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生动体现和赓续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使命自觉,发扬改革开放精神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直面新问题、新挑战,并及时整改。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更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发扬改革开放精神中“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探索新形势下管党治党新规律,加强党的建设思想理念、思路举措、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创新,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发扬改革开放精神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坚持严的基调,落实严的措施,强化严的氛围,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
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记者:《决定》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其中强调“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主要指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新要求?
洪向华:通常来说,在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基础之上,治理主体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效能,影响国家的稳定、发展与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并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提出要求,正是为了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再次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主要是指干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驾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领和能力。其中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及从严管党治党能力、治国理政能力等多个方面和领域。结合起来看,202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在提升干部现代化能力的内容渠道、方式方法等方面,对相关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划。因此,加强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并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方面,注重专业技能培训。这要求广大干部时刻保持学习状态,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主题党课等形式,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本领。尤其要深入理解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精神、思想、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履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提高对客观形势的政治判断和清醒明辨行为是非的能力。要始终聚焦“国之大者”,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知识培训,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推动干部能力素养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在本领域、本行业创新突破。另一方面,注重实践锻炼。广大党员干部应主动强化磨炼,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第一线,自觉到问题矛盾多、条件艰苦的地方承担重任。在调查研究中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真实情况;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总结经验,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示范标杆。
为基层营造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记者:《决定》把“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放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方面中予以强调,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指向?
洪向华: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也是各种矛盾冲突的聚焦点、工作落实的着力点,其治理成效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基层工作应该是干在真处、落在实处。但一段时期以来,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基层负担过重,如高频率的检查考核、上级部署要求“一刀切”等,这些问题都会占据基层大量时间,降低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严重制约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进而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体现出了强烈的问题意识。
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意味着要坚决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包括完善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考核建立在充分了解基层实际、深入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这是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必要保障。完善干部任用机制,应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导向,把实际工作成效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依据,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理论、掌握政策、研究工作,为基层营造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