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干群共建“六件事” 秦巴乡村入画来

房县军店镇村级公路串起乡村美景。 (湖北日报通讯员 潘世新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曾雨 段吉雄

清澈的河流从村庄穿过,民宿、茶园点缀青山绿水间;整齐的房屋鳞次栉比,庭前屋后干净整洁;稻浪滚滚、荷叶田田,农民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七月盛夏时节,行走在秦巴大地,一幕幕和美乡村的鲜活场景跃然眼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2%,大大高于全国30%的平均线;传统旱厕占比已下降到2%以下;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47亿元,增长23%……2022年以来,十堰市以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养老中心、托幼服务、农村公路等“六件事”为抓手,为群众办实事,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村村走遍摸问题

直面群众急难愁盼

“崭新平整的沥青路通到家门口了,真美!”7月28日,看着这条长3.5公里的通村公路,张湾区方滩乡文武沟村村民孔令富竖起了大拇指。

此前道路狭窄、路面坑洼、护栏缺失……“路不好”曾是文武沟600多位村民的一块心病。

2022年初,十堰市委编办工作队深入文武沟调研,梳理出路、桥、水、电、厕等20多个急难愁盼问题。于是,修路被提上了日程。

十堰市委负责人透露一个细节,当地在制定乡村振兴发展方案时,32名市四大家领导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大调研、大走访,盘清农村振兴的堵点。收集上来的6.8万件问题线索,80%都在养老、托幼、农村公路、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六件事”的范畴内。

民之所呼,政之所应。直面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十堰决定以乡村建设“六件事”为抓手,攻坚民生短板,改善卫生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系列革旧创新举措,随即徐徐展开。

让群众真正说了算

变“包办”为“共建”

在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擂鼓村,养老院里的老人都戴着养老手环,通过它可随时向村医、网格员以及家属发送求救信号。老人出入的地方都安装了红外设备,每4个小时监控一次。

“要搞就搞能远程监控的。”“乡镇卫生院最好是一呼就灵的那种”……擂鼓村有24位老人,政府想建养老院,方案交由村民讨论后,群众提了30多条修改意见。

“村民的意见,我们一一落实。”院长周克兵说,这个养老院就是在村民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中,统一意见修建起来的。

让群众说了算,让成效说了算。十堰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充分尊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变政府单方“包办”为干群双方“共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厕所怎么改?公路怎么修?资金怎么出?……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拉家常、问建议。

今年上半年,十堰群众投资投劳参与的公益项目达1.2万件。从“你做我看”变为“我们来干”,共谋共建带来十堰乡村建设之变。

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有颜值更有产值

购买800个垃圾桶,每户分发绿色、灰色各一个,分别装“会烂”“不会烂”垃圾。“会烂的”成为有机肥还田。“不会烂的”细分为“能卖的”“有害的”“能烧的”交给专业机构处理。

沙沟村推行垃圾分类,农民起初很抵触。“农村嘛,搞个啥垃圾分类?”从陕西嫁到沙沟的村民陈颜云,起初就认为村里这是“闲得慌”。

但执行下来后,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实现垃圾源头减量50%以上,“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湖北省卫生村”等荣誉纷至沓来。

这几年,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沙沟村打造“农耕文旅田园沙沟”,逐渐成为鄂陕边界“网红村”,每年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100余亩生态种养基地,亩产值突破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7万元。

从“沙沟经验”到“十堰经验”,十堰以乡村建设“六件事”为抓手,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十堰农村创建垃圾分类达标村812个、改建农村公路2.73万公里……天更蓝、水更清,十堰村容村貌换新颜,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同时,乡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十堰去年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增长8.2%,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47亿元,增长了23%。

--> 2024-07-29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2447.html 1 干群共建“六件事” 秦巴乡村入画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