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一枚火箭牵动10余个产业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商业航天聚链成势

7月23日,武汉市新洲区星谷大道,两枚火箭地标,在阳光下探指穹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汤炜玮 通讯员 倪竞华 唐诗 叶玉回

决定摘录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现场探访

7月23日,武汉市新洲区星谷大道,两枚火箭地标,在烈日下探指穹天。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国星谷)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箭公司”)坐落于此。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攻关,角逐商业航天最前沿的火箭回收赛道。

商业航天,作为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新业态产业,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

“让企业成为科技领军主体,有利于解放思想,进一步激发商业航天的内生动力。”火箭公司副总经理刘鑫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边走边聊,《决定》提到了航空航天,让他倍感振奋,“与传统方式不同,现在不仅要保证技术攻关的成功,还要考虑市场化和商业化,立足客户需求,构建柔性稳健供应链,实现高可靠、低成本、高效率运作。”

刘鑫介绍,近年来,公司大胆引入社会资本,完成了第一批核心骨干持股。对高端成熟人才,采用了一人一薪和项目负责制。既点燃了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也大大加快了研发与市场开发能力。如今,火箭公司已经由成立之初的5人小组,变成了300余人的团队,入选福布斯中国新晋“独角兽”榜单。

2020年底,火箭公司建成国内首家具备年产20到50发火箭总装测试能力的现代化产业园。自此,“湖北造”商业火箭的研发、生产快马加鞭。作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先行者,2023年以来,由火箭公司推出的快舟火箭实现九发九成,如今,快舟火箭已迈入批量生产、批量总装、组批发射的产业化“快频”发射阶段。

“成绩靠改革取得,未来也要靠改革走向远方。”市场营销总监赵爽介绍,公司正根据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利用两款现役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地点和发射时间的灵活匹配,“拼出”最优方案,实现与客户的“双重”降本增效。赵爽认为,商业航天的高可靠、高效率一方面依靠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深化机制革命,共同推动行业步入市场化生态模式。

眼下,在深耕固体火箭领域的同时,快舟火箭正跻身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新赛道。刘鑫说:“公司与湖北省联合成立了航天液体动力湖北工程研究中心,陆续打造可重复使用液体发动机研发设计与冷态试验能力。”

目前,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通过长程热试车考核、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完成垂直起降试验。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火箭公司领导班子找准了努力方向。

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思路,火箭公司一马当先,带动商业航天产业在武汉聚链成势。最近,火箭公司快舟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在其推举入轨的四颗卫星中,就有两颗来自武汉,还是两家不同的单位——武汉大学和空间公司,另外两颗星中有一颗的载荷也由武汉大学牵头研制。

“加入商业航天‘朋友圈’,构建起商业航天的全新生态。”武汉市新洲区区长舒基元介绍,火箭公司加快产业链创新力度,对零部件、工装和工艺加工需求直线上升。由此,带动武昌船舶重工、华夏精冲等多家传统企业聚集新洲区,以承揽航天设备工装等方式,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从一簇星火到满城星光,武汉商业航天的未来愈发清晰。

--> 2024-07-26 一枚火箭牵动10余个产业链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2284.html 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商业航天聚链成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