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实习生 曾嘉怡 通讯员 李青
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7月25日上午10时,武汉市武昌区中碳登大厦21楼,何昌福刚送走一批远道而来的“碳客”。
5天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碳交中心)刚刚为湖北区域碳市场开市十周年“庆生”。这几天,签项目、谈合作,何昌福忙得不可开交。
办公桌上,何昌福放着专门打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他将第四十九条“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用红笔圈了出来。
“这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何昌福说,保障碳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提升数据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建体系、建制度,就能算清楚、弄明白各领域和各行业的碳排放实际情况,完成数据核算工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减碳策略提供依据。
“什么叫碳标识、碳足迹呢?”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不解,何昌福拿起桌上的矿泉水举例。
“碳足迹可以理解为‘脚印’。”何昌福说,这瓶矿泉水,从原材料开采、运输、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等,每个环节都有碳排放“脚印”。碳足迹越大,意味着与之相关的碳排放越大。而碳标识,就是给这个“脚印”贴上一个标签,扫描标签,就能看到产品的各类“碳信息”。碳足迹和碳标识,能帮助企业识别高排放生产环节,有利于引导社会绿色消费,推动形成全社会减碳模式。
“《决定》这一举措,将重塑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为绿色低碳企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何昌福说,去年8月17日,《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生效,明确提出将产品碳足迹作为强制性要求之一,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电池产品要出口到欧洲,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标签、电池护照等。
“落实《决定》中的改革,我们还要迈哪些坎呢?”记者进一步追问。
何昌福介绍,得益于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的系列举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相继启动,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碳足迹管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国内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标准、数据库及相关制度尚未统一,不同企业、地区之间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存在差异,改革的任务就是构建规则统一的相关制度。
谈话间,何昌福的电话响个不停。“我们每周至少要对接两家企业,为他们编写碳足迹核算管理方案或提供咨询。”他说,随着中国碳市场发展日益成熟,相关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与国际市场进行衔接,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话语权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