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抢救南漳古山寨

5月29日,南漳青龙寨按“修旧如旧”原则抓紧修复。

5月29日,闫光照等人现场讨论点子寨修复规划。

闫泽东(右)和闫光照(中)在南漳群山里勘查古山寨。

工人在修复古山寨。

5月30日,南漳东巩镇,闫光照(左)和文化遗产保护义工李勋福一起拓碑。

5月30日,俯瞰依山傍水的春秋寨,宛如一段长城横亘于南北走向的山顶。

图/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陈月林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在南漳县,有一群人,他们常年奔走于群山深处,对古山寨群摸底、勘查、登记造册,致力于古山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和监管。如今,当地保存较为完好且有正式名称登记在册的古山寨已达545座。

劈开茂密的灌木丛,沿崎岖的山脊不断攀爬,曲曲折折,终于来到悬崖峭壁之巅的点子寨。

闫光照舒了舒筋骨。孟夏时节的这场探险,对他来说,早已轻车熟路。

“南漳境内已发现古山寨上千座,几乎山山有寨,寨寨隐于山。”闫光照研究南漳古山寨历史十余年,逢山开路、与虫兽斗智斗勇,已是家常便饭。一双防滑鞋、一个工具包,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

板桥镇任家庄村点子寨,耸立于海拔781米的寨槽山之巅,山寨高低错落,三面临崖悬空,犹如古代坚固的城堡,被称为“云顶古堡”。

“你看,寨门非常结实,开关运用榫卯结构,遇到紧急险情,插上闩门石,足以保证寨内安全。”闫光照说。

多年来,古老山寨沉淀的历史文化,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民间爱好者关注。初步考证,南漳古山寨群萌芽于史前,成形于楚汉,繁荣于明清,绝大部分山寨以地域、形状、修造姓氏而命名,主要用于抵御战争和匪患,也兼备居住、祭祀、办学等功能。

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漳登记的古山寨392座。2013年5月,南漳山寨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牛寨、春秋寨、青龙寨等6座古山寨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录,闫家寨、龙凤观寨等11座古山寨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名录。

但闫光照等人在无数次追寻古山寨的过程中明白,绵延群山的上千座古寨因岁月风蚀及人类活动,大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破损,这对于研究楚文化非常不利,立法保护和修缮古山寨显得极为迫切。

2020年11月,南漳成立古山寨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组建申遗工作办公室,闫光照成为负责人之一。这些年,他们对古山寨群摸底、勘测、登记造册,新发现古山寨159座,管理保护246座,抢救修复7座。目前,保存较为完好有正式名称登记在册的古山寨已有545座。

“今年上半年,《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施行,这是全国首例,为南漳县古山寨的保护提供了时代机遇。”闫光照说。

风乍起,雨落千丝。在青龙寨村西边群山里,板桥镇文化站站长闫泽东冒雨查看青龙寨修复情况。

青龙寨蜿蜒如一条巨龙,东西两端设立三层碉楼,石垒房屋32间,各间房均有观察窗或射击孔,中间是通道,沿山势呈梯形状。

“国家下拨了250万元对青龙寨进行修缮,工期4个月。”闫泽东说。

古山寨修复达到什么效果?“修旧如旧。”工程师卢羽现场介绍,“尽可能收集、寻配原构件,修缮工艺也要高度还原。我们曾经5个人扛着800斤石材,翻了一个山头运过来。”

洗碑、擦拭、铺纸、泼墨、开拓,碑刻字迹显现一气呵成。5月30日上午,在南漳东巩镇,闫光照和文化遗产保护义工李勋福一起拓碑。多年来,李勋福等人深入山林拓印碑刻,清除垃圾和杂草,和村民一道保护古山寨。

碑刻,如同古山寨的身份证,见证时光,叙述历史。几年前,李勋福等人发现了东巩镇苍坪村雷公寨(又称“隆兴砦”),通过寨内保存的一块《隆兴砦同结良缘》碑刻记录,了解到自清嘉庆二年以来,匪患四起,村民们无可逃避,于道光四年四月,修了此砦安身。

碑刻,将散落在深山中的历史与现实拼接了起来。

后记

7月23日,采访闫光照两个月后,忽然接到他的来电,电话那头充满兴奋:“刚看了新闻,中央的《决定》提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挂了电话,仿佛又回到那天。行走在南漳山村,看着那张张笑脸,深深感受到人与寨共生,村与寨交织的和谐。勤劳智慧的村民,还借地理优势发展文旅产业。印象颇深的,是东巩镇双坪社区乡村企业家王祖亮出资,村两委带着全村男女老少拉土、运石,修建了新的玲子寨,打造出十姑洞天然洞寨。寨子每天都有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当地村民也相继开办了民宿和农家乐。

“进入夏季,这里客房几乎爆满。”王祖亮刚介绍完,又有游客预订了一桌农家饭,饭后还要去十姑洞看看。

--> 2024-07-2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2277.html 1 抢救南漳古山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