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齐超
近日,消费者张先生在使用网约车时,遭遇了行程结束后收费异常的情况,实际花费达到了预估价的8倍之多。上海市消保委7月25日指出: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网约车平台在计费和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网约车平台有义务保证计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7月25日 澎湃新闻)
7月13日,张先生使用滴滴平台打车到约8公里外的目的地,耗时40分钟左右。但订单行程显示网约车走了160多公里,“穿越”去了苏州,最终费用为229.66元。如此离谱的异常订单,网约车平台却毫无察觉。张先生多次向客服反映此事,但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无奈,张先生将自己的这番遭遇发到网上,当天平台就联系上张先生向其道歉,对司机进行禁封,并称该司机使用了作弊器导致订单异常。
以互联网科技为基石的企业,“诚信”是底线也是生命线。乘坐网约车是消费者高频消费的场景,计费的真实准确关乎千万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网约车司机擅自安装作弊软件,肆意侵犯乘客权益,不仅违反网约车平台规则,也已经触犯了法律。网约车平台应该建立车费主动校验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对行驶路线、行驶时长等数据进行匹配校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网约车平台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要舍得投入技术资源,完善车费“防作弊”机制,并强化投诉处理,增设“行程路线回看”功能,方便消费者监督,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