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入夏以来,各地气温持续攀升。湖北多地遭遇高温炙烤,昼“蒸”夜“煮”,让人体感不适。
持续性的炎热高温是一种自然灾害,更是不得不应对的现实考验。我们经常在盛夏看到各种与“热”相关的表情包刷屏网络,这其实就饱含着如何应对高温的殷切期许。战高温、斗酷暑,在湖北各地,一些地方和行业因地制宜,拿出了务实管用的“凉方”。
火车站开设24小时便民服务亭提供消暑用品,车站换乘公交站等旅客集中带打开了喷雾降温系统;居委会、防空洞等各种类型的纳凉点应开尽开、能开多开,还尽量提供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自动化无人工厂、智能网联产业、空中造楼机投入使用,承担起原本由人力在高温下完成的工作;外卖配送站点配备防晒用品和防暑药物,每天还会预报天气……似火骄阳照射面广,战高温是一道综合治理考题。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一起行动起来,“凉意”才能落到实处。
持续高温之所以需要发出橙色、红色预警,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怕热,更是因为高温会带来很多潜在危险。我们每年都会直面三四十天的高温天气,高温导致热射病等夺人性命的事件并不鲜见,“热死人”也不是一句玩笑话。应对高温不能靠意志力硬扛,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避险。
谋“凉策”要快。高强度的炎热高温,对户外作业人员的考验很大,对这类群体的关照必须到位。无论是电力、交警、建筑、环卫、钢铁等行业的露天作业人员,还是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该做好的防暑降温工作要及时做到位,该发放的高温津贴要及时发到位,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换班休息。
开“凉方”要细。高温时期也是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是否稳定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人们平常日用而不觉,一旦在高温时刻“掉链子”,会让人每分每秒都备受煎熬。从保民生的角度保供电、供水、供气,也是战高温的必然举措。更要看到,高温天气会对农林业发展、交通运输、火灾消防等行业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安全生产意识更要上紧发条。
世界气象组织警示,人类可能需要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面对高温炙烤,千方百计多谋“凉策”、多开“凉方”,才能确保平稳度过又一个炎热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