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继2023年我省首次举办湖北人才周活动,2024“湖北人才周”暨“7·22鄂州人才周”于7月22日启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渴求什么样的人才,答案越来越清晰。本次活动以“人才引领 AI赋能”为主题,瞄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湖北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积极探索、主动担当。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座。
湖北高校科研院所林立,创新人才辈出,科技成果频频涌现,这是我们的优势。近年来,湖北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不断发力。2023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出台,进一步优化奖种设置、规范提名评审机制、强化评审监督,并增设“青年科技创新奖”,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湖北还印发了《湖北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工作指引》的通知,旨在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环境,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甩开膀子、丢掉包袱创新创业。一项项激励政策,一个个务实举措,让创新因子在荆楚大地被更好激活。
各地人才大战正酣,科技创新竞争激烈。人才大省不等于人才强省,科教大省也不能与创新强省画等号。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在湖北这片热土扎根,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能培养人,到留得住人,再到成就人,是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综合考验。7年前,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7年间,留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已超过200万人。有数据显示,武汉已连续6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从人才输出地,到人才成长高地,人才外流渐渐扭转的背后,是武汉在人才落户、安居、创业等系列政策上不断释放利好。
湖北是一块人才宝地,更应在尊重人才、激活人才、成就人才上下更大功夫。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湖北不少城市要在人才大战中有一席之地,还需从产业发展、事业留人等多方面提升自身魅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双向奔赴”,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