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2日

广水郝店镇以共同缔造共筑富民产业

菇致富 桃俏销 鳝安家

郝店镇关店村产出的花菇,纹如刀刻,朵朵开花。(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哲傲涵 摄)

郝店镇铁城村共享桃园里的“秋雪”桃,口感脆甜。(湖北日报通讯员 李端 摄)

郝店镇郝店村黄鳝养殖基地,返乡创业能人桑双建(右)正在指导村民取鳝鱼卵。(湖北日报通讯员 李茵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董凤龙 刘钰杨 通讯员 张哲傲涵 高晓涵

千亩桃园彩桃飘香,制棒工厂里菇料堆成小山,百亩黄鳝大棚已经投产……

走进广水市郝店镇,盛夏的乡村田野间,特色产业活力迸发。

特色产业何以在郝店开花?“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因地制宜谋发展,产业发展才有源头活水。”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介绍,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深刻融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干不干、干什么、怎么干,全由村民们自己说了算。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郝店镇关店村、铁城村和郝店村,探访村庄人心齐、产业兴、乡村美的故事。

一朵菇  能人带头,从无人种到抢着种

“下个星期开始集中制棒。今年新上了两条生产线,制棒能力可以达到100万棒以上。”7月15日,郝店镇关店村花菇制棒工厂里,前来务工的村民们忙着准备制棒所需的麸皮、栎木。

“技术厂长”曹猛和“种菇能手”王登强正为今年制棒配方进行讨论。另一头,“菇棚管家”黄全意在新建的菇棚里来回转悠,和农户们商量着分户出菇的相关事项。

“一朵菇”如今火热,关店村也曾遭遇过无人种菇的困境。

花菇因昼夜温差变化,菇朵生长时表面“开花”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因地理气候独特,郝店镇在广水市率先种出花菇。

然而,传统种菇是个体力活,平整土地、搭建菇棚、手工制棒……一名青壮年一年最多只能种5000棒,而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村民想种菇致富,只能望“菇”兴叹。

在村民们的共同商议下,2021年,关店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大力发展花菇种植。从前在外打工的“菇二代”曹猛、从事生猪养殖的王登强等技术能人在村“两委”的号召鼓励下,成立“花菇小组”,开始探索花菇种植。

2023年7月26日,关店村花菇制棒工厂“第一棒”下线,从源头解决了制棒难题。村民分户购买菇棒出菇,技术能人便入户指导新手菇农种植花菇。80岁的脱贫户王茂家,第一次种花菇,细细算账:去年种了3000棒,售卖两茬后,获利3万余元。

为了解决自建简易菇棚抗风险能力差,来自住建部门的关店村第一书记黄全意发挥所长,协调各方筹集资金搭建起1.6万多平方米的钢构大棚出租给菇农,不仅降低种植成本,保温效果也大大提升。

“去年,我们村菇农达到115户,户均增收10万余元。”关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介绍,关店村不仅实现了村集体40万元债务清零,还盈利47.3万元,真正从“空壳村”走向“先进村”。

一颗桃  两代合力,从卖不出到不愁销

“卖完了!”见到记者来访,郝店镇铁城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泉脱口而出。刚刚,他在村里桃园送走一批发货的车辆。

3年前,程义泉还在为卖不出桃子而发愁。

郝店镇铁城村是远近闻名的彩桃之乡,几乎家家户户种桃树。全村种植鲜蜜桃、胭脂红、苹果桃、秋雪等20多个品种的桃树,共3000多亩,年产鲜桃170多万公斤。

从树上摘下一颗成熟的苹果桃,脆甜多汁,满口回味。然而,鲜桃难以久存,每逢夏季桃子集中上市,品质上好的鲜桃滞销几天就不得不折价售卖。

如何让“一颗桃”从枝头顺利“跳”进消费者手中?

2021年5月,郝店镇干部“95后”岳宇被派至铁城村驻村。“集中上市卖不出去,能不能先认购,再吃桃?”这一想法起初并不被村民看好:真的会有人为“期货桃”买单吗?

“我们这里的桃子不寻常,有很多故事可讲。”村民们“咵家常”,回忆起上世纪知青来村里开荒种桃的历史。

去年6月,郝店镇举行欢迎知青回家暨共享桃园认购活动,9名知青重回故地,共享桃园火热开张。

“300多元认购一棵桃树,保底40斤,可以邮寄,也可以自己采摘。”第一批被认购的鲜桃品种是“秋雪”。去年,200多名乡贤、游客现场认购桃树2000余棵,带动桃农增收100多万元。

今年,铁城彩桃有了一张更有分量的新名片——富硒彩桃。

“富硒彩桃的包装已经制作完成,我们计划下个月举办富硒彩桃推介会。”岳宇这两天忙着对接,计划让8月初上市的黄蟠桃、珍珠枣油桃、锦绣黄桃等品种“一炮而红”。

郝店镇镇长张鸿介绍,该镇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今年计划与武汉轻工大学国硒中心合作建设千亩高品质富硒桃园。

一尾鳝  项目落户,从一起干到一起赚

郝店镇郝店村的一处山坳里,连片的蓝色大棚在此安家。

“这里是随州市规模最大的人工繁育鳝鱼基地,一年将有2000万尾鳝鱼苗从这里游向全国。”恒东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桑双建介绍,基地不仅育苗,也养殖成品鳝。因为上市时间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错开了野生鳝鱼的上市期,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鲜有人知,郝店镇起初并不是桑双建回乡创业的第一选择。“是镇上的干部和村里人的真诚打动了我。”桑双建回忆,计划落户之初,郝店村党支部书记宋和国为了项目建设四处协调,不仅把输电线拉到了厂区内,把水泥路修到公司门口,还向镇上争取支持配套了抽水泵站。

不到6个月,7000平方米的鳝鱼苗繁育基地顺利完工。

去年,繁育基地正式投产,从“一颗鳝鱼卵”到“一条成品鳝”的完整产业链逐渐形成。当年,该项目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

为了带领村民们一起干一起赚,今年,该基地吸纳两家乡村合作公司入股。新扩建的养殖基地落户郝店镇中峰寺村,目前已投苗50万尾,预计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100多万元。

“孵化期24小时不能离人,所以聘请村民在这里帮忙挑鱼卵、喂食,人均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收入高的一个月能拿1万多元。”村民储可勤此前一直在家闲着,如今她逐渐掌握了鳝鱼人工取卵技术,成为一名技术能手。

--> 2024-07-22 广水郝店镇以共同缔造共筑富民产业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1698.html 1 菇致富 桃俏销 鳝安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