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泥巴腿上岸 新农机下田

沮河两岸万亩粮田上“托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区玉 通讯员 万龙云 曾雪彬 王丹

沮河在远安县连拐几个大弯,浇灌出远近闻名的瓦仓大米。

7月盛夏,洋坪镇任家岗村,汪永的稻田里,大片禾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汪永是远安第一种田大户,流转了当地3个村、423户村民的574亩稻田。而4公里外的芦溪湾村,村民黄忠胜的0.2亩稻田里,禾苗已有筷子长。

大米是远安米、菌、茶、果四大特色产业之首。其中,瓦仓大米产值已超10亿元。

无论大户还是小户,从“耕种防收”到农资配送、再到农产品销售等延伸服务,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托举下,沮河两岸正发生一场农业生产力的飞跃。

社会化服务,一亩田也“接单”

洋坪镇为沮河平畈地区,是远安的粮仓。全镇水稻面积2.5万亩,人均不到7分田。

汪永的老家茅坪场镇瓦仓村,是瓦仓大米的发源地。2016年,瓦仓大米流转规模突破3000亩,汪永看准趋势,2017年到洋坪镇“找田”。

“你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会种田吗?”老乡们对他不太信任。

依托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全链条服务,汪永2018年一口气流转土地200多亩,2021年增长到400亩。

眼看汪永的流转规模越来越大,庄稼种得有模有样,423名农户找上门,要把田交给他来种。这些农户,超过70%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去年,汪永的毛利达到47万元。

作为远安水稻龙头企业,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在沮河两岸找田,以保证谷源。由于农户对土地流转持不同态度,公司一时又拿不出大笔资金投入流转,公司负责人琢磨:能不能反过来,向种植户卖服务?

服务“菜单”上,整田、育插秧、飞防、机收等环节均明码标价。“单点多少钱,整套全托多少钱,农户自由选择。”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社会化服务板块负责人余家培说,一两亩的小农户,他们也上门服务。而在过去,这类社会化服务只用于大规模“耕种防收”。

远安银穗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旧县镇。“我们的主要客户群,就是小农户。”公司负责人付家银点开手机,里面存着600多个农户的电话。“上半年割油菜,下半年收水稻,按小时排期,人和农机具一刻都没闲着。”

郑家冲村村民谭昌春将收上来的稻谷,从收割机直接转运到烘干基地后,被迅速卖出。“服务一条龙,谷钱减去托管费,就是这一季的收成。”

目前,远安已成立7家粮油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023年服务“耕种防收”粮油面积3.2万亩。今年,服务面积预计达8.6万亩,占全县水稻、油菜总种植面积的41.7%。

“如果加上瓦仓谷香、国泰米业等龙头企业流转的面积,远安粮油种植社会化服务比例超过60%。”洋坪镇人大主席、农业分管负责人赵爱兵说。

“泥巴腿”上岸,新农机“下田”

2022年,谭昌春将自家3亩稻田报了“全托”。“耕种防收”720元/亩,化肥农药约180元/亩,一亩田“全托费”为900元。

稻田上了“托班”,农户还能赚钱吗?

“全托”服务里最贵的一项是机器育插秧,280元/亩。但如果是人工插秧,从购买谷种、育秧到秧苗转运、插秧,需要1个月,总费用超过300元。

“人工插秧250元一亩,还请不到人。”谭昌春说。

谭昌春种的是普通稻,亩产约1200斤。社会化服务公司以每斤1.4元保价收购,高于市场价10%,最后每亩卖了1680元。加上种油菜的收入,效益比自己耕种还高。

稻田托管后,谭昌春从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他买了一台收割机,又加入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一年帮老乡收割300亩稻谷,增至600亩,增收的路子也宽了。

远安县副县长邓作军介绍,该县5年拿出500万元,与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培育适合沮河流域气候和土壤的水稻品种,寻求“亩产与单价乘积的最大值”。如今,远安水稻品种从最高峰的100多种,已精简到10余种。瓦仓谷香生态公司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玉针香”,曾获全国银奖。

随着水稻社会化服务的全面开展,近两年,洋坪镇2000亩撂荒田复耕,又闻“稻花香”。

现代农业引来青年返乡潮

每天早上,熊治阳从居住的县城出发,前往家庭农场上班。“没想到种田最后成了我的工作。”他笑道。

2019年,这名“85后”与两个好兄弟,在洋坪镇流转了近600亩地,开办家庭农场。“第一年非常艰难,插秧全靠人工,最高峰一天请了100多人帮忙。”他说,后来有了社会化服务加持,如今农场规模已达1426亩。

在农场仓库里,他熟练地操作3款无人机,并介绍它们的区别,“我觉得一个人管1000亩没问题,未来规模应该到3000亩,这才是现代农业”。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没人种田成为农村普遍面临的难题。而社会化服务的全面推进,让没下过田的年轻人返乡种田成为可能。

在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的加持下,熊治阳的家庭农场办得有声有色。去年,他和另外两名联合创始人每人分红30多万元。“种田不是不挣钱,关键是看怎么种。”他说。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前提是现代化机械的运用。培养一支稳定的机手队伍,几乎成了每一个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有56台插秧机,至少需要100个人操作。”余家培说,农业机械使用时间集中,季节性强,插秧结束后,这些机手的安置问题,也会影响服务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远安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程永红介绍,今年,远安县已将机手培训纳入工作计划,着重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养技术骨干。“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可持续途径。”

沮河两岸,漫水坝上再也没有荷锄牵牛的农人,只有插秧机、无人机和收割机的轰鸣。

--> 2024-07-17 泥巴腿上岸 新农机下田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1178.html 1 沮河两岸万亩粮田上“托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