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

□ 李义平 林森

阅读提要

■进入市场经济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节奏,生产力跳跃式的发展,是从分散的先进到普遍的应用,都是“质”的变化,可以窥探到整个时代的变迁。

■如同粗放经营有相应的条件一样,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具有相应的条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尽快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成为常态,是由竞争使然,是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然,是优胜劣汰、生死存亡使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能确定谁会打破既有的平衡率先前行,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营主体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打破既定的平衡,引领产业深度升级,实现新的平衡。

■活力是一种软实力。有活力的地方,人们都充满激情,忠诚于事业,敢于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知难而进,披荆斩棘,竭力前行。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生产力发展的几个条件

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两个因素组成,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反映着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高低的标志。广义的生产工具包括机器。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力提升的推动者。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对一国经济、国防安全意义重大。

生产力是动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成果的转化。至今,生产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农耕文明时代和步入市场经济以后的时代。农耕文明时代的特征是自给自足,没有分工、没有交易、没有竞争、没有流动,生产技术也基本没有变化。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状态蓬勃发展。在长期的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发展有限。进入市场经济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节奏,生产力跳跃式的发展,是从分散的先进到普遍的应用,都是“质”的变化,从中可以窥探到整个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发展了的新的生产力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带来了人和社会的发展。

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一是科学本身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人们可以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科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就是创新。二是经济体制应当是开放的,开放的经济体制信息共享、生产力趋同,有竞争的压力。农业文明下的生产力之所以发展有限,就是因为封闭。三是社会环境造就的企业家,他们可以在国家、世界的舞台上大有作为。四是政府对生产力发展的偏好,如邓小平同志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新质生产力里的活跃因素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把我国经济发展带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发展的初期大都以外延粗放型发展为主。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单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产业发展空间大、劳动力成本低、国际市场形势好等多方面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速度型经济增长的条件已经悄然逝去,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如同粗放经营有相应的条件一样,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具有相应的条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尽快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创新成为常态,是由竞争使然,是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然,是优胜劣汰、生死存亡使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能确定谁会打破既有的平衡率先前行,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营主体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打破既定的平衡,引领产业深度升级,实现新的平衡。这个过程,不仅使产业深度升级,同时也提升了生产力本身。创新的主体可以是大众创新,企业家则是带头创新的佼佼者。大众创新形成了创新的氛围,可以造就千千万万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功能就是创新。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企业家本身是新质生产力里的活跃因素,他们凭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推动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并应用到实际的商品生产之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使产业深度升级。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表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效质更高,前景广阔,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绿色能源等。

新质生产力可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发展路径。我国经济进入新格局,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广种薄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以劳动力红利、土地红利为支撑,大进大出。这种增长方式负的外部性很强,表面上增加了货币收入,实际上损害了大自然带来的公共福利,如干净的饮用水、清洁的空气等。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人类的福利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还包括社会福利,更包括自然界带来的福利。只有绿色发展,才有可持续发展。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质生产力里最活跃的因素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是人力资本意义上的人。高素质劳动者既包括从事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领军人才,也包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家,还包括具备相应知识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新型生产工具的工程技术人才等,是人力资本升级的体现。劳动资料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新质生产力形成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量生产工具升级换代,劳动资料的外延不断扩展,一批更先进、更智能的劳动工具得到运用。同时,劳动对象也会随之深化。例如,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展到深空、深海、深地,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促进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求建立高标准市场机制。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有无穷的魅力,但这以市场经济的健全为前提。健全的市场经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是畅通的市场,健全的经营主体,规范的红绿灯规则。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努力推进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制定出科学的产业政策并组织落实,推进新型举国体制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纠正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思维。

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明晰并得到切实保护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障民营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企业家只有安下心来,才能提升生产力。

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活力是一种软实力。有活力的地方,人们都充满激情,忠诚于事业,敢于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知难而进,披荆斩棘,竭力前行。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加快法规制度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 2024-07-1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0535.html 1 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