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中建三局“数字云砼”上线两年 交易额突破80亿元

两千万方混凝土云上交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邓浩 韩佳蕾

一个地磅,配建一间磅房,安排两名工人,日夜倒班值守。彭亮做了快20年项目,他说:“只要有混凝土进场,这就是标配。”

彭亮现在烽火通信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担任物资部经理,他发现,这个标配被打破了:磅房不需要,两名工人不需要,代替他们的,是一个薄薄的、大约两米高的柜子——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

一头连着智能地磅,一头连着混凝土场站,同时监控商砼车辆,在买卖和物流三方之间架起桥梁,所有数据实时上传云端,这便是中建三局自主开发的“数字云砼”平台。

2022年6月,“数字云砼”首次应用;截至目前,平台累计交易2000万立方米,交易额超80亿元。

下单到送达不到2小时

高层建筑建设材料中,混凝土占比约六成。2021年,全国年产商砼30亿立方米,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

用量大、交易频次高,同时,运输时间又有严格限制——混凝土超过3小时就会凝固……商砼生产、交易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

早在2017年,中建三局开始这方面的探索。2021年,该公司在局内项目普遍应用智能地磅,同时,大部分商砼场站安装ERP(企业资源计划智能管理)系统,车辆安装GPS定位——搭建系统平台的食材已备好,只等大厨加工。

2022年4月,由中建三局供应链管理部统筹,该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立项“数字云砼”,2个月完成研发。“酝酿多年,平台的架构早已在脑海里完成,所以做得很快。”平台运营负责人彭成说。

当年6月6日,“数字云砼”在东湖科学城核心区环岛路项目首次应用,项目经理手机下单,场站接单后生产,商砼车发料、送达,全程不到2小时。

“这是一个道路工程,收货点多且分散,‘数字云砼’的表现很不错。”彭成介绍,据测算,“数字云砼”的应用为东湖科学城核心区环岛路项目节约混凝土成本约4%。

2年迭代18次

点开“数字云砼”,有施工方、生产方和司机端等3个界面,覆盖订单、生产、调度、运输、施工、结算等所有环节。

2年来,系统迭代18次,实现订单电子化、小票无纸化、物流可视化、地磅自动化。“为什么做这‘四化’?我们做过仔细的市场调研,针对的都是用户痛点。”彭成说。

“我至少省了两个人工,材料员的工作量少了七八成。”7月1日中午,彭亮点开系统,上面记录着:6月30日,共有44车混凝土进场,标号、方量一目了然,“放在以前,至少要两三天,材料员才能计算、核对清楚。”

平台自动保存订单数据,彭亮可以查询到开工以来每个月的混凝土使用量,“凭借这些数据,我们能调节生产进度、更合理科学地安排用工。”

顾银伟是湖北宏辉建材有限公司高新四路商砼站的一名调度员。“我的手机以前是热线,现在冷清多咯。”他说,在以前,项目方找不到商砼车、车找不到浇筑点,甚至订单下错下漏,这些问题全找他,现在,处理进度、配送线路和车辆位置等实时动态都在平台上显示得一清二楚,他的电话量少了九成。

彭成说:“通过平台,我们把工人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不确定的运输过程被精确的定位技术覆盖,将数以万计的纸质小票变为可视化文件,整个流程精细可控,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混凝土卖出新价值

起初,“数字云砼”主要应用于中建三局局内项目。中建三局庞大的业务量,为“数字云砼”提供大量的项目、场站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基座。

在一份竞品分析报告中,彭成坦陈,“数字云砼”背靠2000余个项目,“利于产品打磨”;依托中建三局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产品推广处于主动地位”。

2023年年中,“数字云砼”开始做局外推广。“以硬件安装带动软件应用。”彭成说,主要模式是在局外项目推广智能地磅系统,附赠“数字云砼”。目前,在中铁十一局、汉阳市政、中建科工等建筑企业的项目上,已批量使用该平台。

“数字云砼”还在探索更多市场。“家庭装修、园林绿化都需要混凝土,单量不大,但总量很可观。”彭成介绍,“数字云砼”计划接入更多商砼站,开发混凝土“零卖”业务。

现在,“数字云砼”已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华中、成渝、西北、东北等区域的50多个核心城市,日活商砼车5500余辆。

“还有很多数据价值等待挖掘。”彭成说,混凝土使用量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从中可以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等等,“把这些数据用好,争取实现平台效应最大化。”

--> 2024-07-11 中建三局“数字云砼”上线两年 交易额突破80亿元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0510.html 1 两千万方混凝土云上交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