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李朝霞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陈倩 黄志刚
千年古城,这里诞生了雄奇瑰丽的楚文化;长江故道,这里留住了“呦呦鹿鸣”和“长江微笑”……7月10日,参加“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代表们来到荆州,近距离感受古城荆州奏响发展新韵。
江豚嬉戏 麋鹿奔跑
天鹅洲故道,是长江裁弯取直形成的水域,水质优良、饵料丰富。在这21公里长江故道和40公里外围洲滩内,江豚和麋鹿两大“湿地精灵”在此栖息,两大国家级保护区在此设立。
在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养员丁泽良眼中,长江江豚如同自己的孩子,它们喜欢玩耍嬉戏,有时还会有些小调皮。“天天,来,转一下!”随着丁泽良的手势变换,身长1.72米的天天乖巧地在水中转圈,快乐得像个孩子。
天天和江豚宝宝们健康成长的背后,离不开保护区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丁泽良风雨无阻每天4次喂食江豚,清晨5点半喂食第一顿,同时还要记录它们的进食和生活情况。“要看它们外表有没有受伤、身上有没有生病,关心它们今天开不开心。”在丁泽良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保护区发明的网箱豢养江豚和网箱江豚繁育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长江江豚很聪明,它们的智力相当于3到5岁的小孩,如果能说话,它们一定会喊爸爸妈妈了。”谈起长江江豚,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蔡家奇总有说不完的话。
去年4月25日,4头来自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1年多来,我们通过人工、无人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种途径监测发现,4头长江江豚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野外生存环境,它们现在非常合群。”蔡家奇喜上眉梢。
“诗经上说的‘呦呦鹿鸣’,一定是小鹿的叫声,悦耳动听。”看着今年刚生下的小麋鹿们跟着爸爸妈妈涉水觅食,听着它们清脆鸣叫的声音,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研科负责人杨涛充满了喜悦。
每年3到5月是麋鹿的产仔期,今年保护区里出生了498头小麋鹿。时光倒转,1993年和1994年,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两批从北京引进麋鹿64头。
夏天,为了掌握麋鹿在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性,保护区工作人员对雌鹿进行跟踪观察,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冬天,大家顶着风雪,为麋鹿打草备食,观察记录麋鹿的点点滴滴……从人工圈养到野外放养,石首麋鹿家族繁衍至3800余头(其中保护区内2400余头,保护区周边1400余头),从当初的1个麋鹿种群发展成为现在的4个自然野生麋鹿种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眼下正处在麋鹿的发情期,成年雄鹿之间经常会缠斗,有的雄鹿还喜欢用头上的角挑草,炫耀比美,吸引雌鹿。”杨涛介绍,每当发情期来临前,保护区都会提前检查水中是否有渔网等,避免麋鹿缠斗时被困;而产仔期的麋鹿最需要安静,保护区会“严阵以待”,确保雌鹿在生产时不会受到惊吓。
据悉,保护区已种植1000亩苏丹草,并在应急基地上种植黄豆,主要在应对洪涝灾害时为麋鹿提供食物。
“灯塔工厂”1.5秒下线一台电冰箱
1.5秒能做什么?在美的冰箱荆州工厂,每1.5秒就有一台冰箱下线。
2022年,美的冰箱荆州工厂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第8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走进1662亩的工业厂房内,AGV小车装载着物料灵活穿梭,机械手臂在黑灯车间有序地忙碌着。这座引航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灯塔工厂”何以建成?答案就在它的每一道生产环节中。
冰箱制造的起点,便是原材料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正将耐腐蚀的粒子料进行自动配比,然后经过热熔、成型和冷却,自动裁切后就形成了冰箱的板材。
来到吸塑车间,成套的自动化设备正在运行,它们主要负责生产冰箱的内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通过真空负压,自动化设备将热软性材料压在模具上,然后冷却成型,再经过裁边冲压,就形成了冰箱的内胆。
发泡是冰箱生产的核心工序。通过发泡料填充内胆与外壳的空隙,冰箱可实现保温功能,而发泡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冰箱的性能和能耗。
在无人自动化发泡车间,机械臂在程序控制下来回穿梭,实现了自动进箱、充注,自动开模、合模,自动出箱、铲料、清料,整个过程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以前的发泡工序,用料多少、配比多少,全靠师傅的经验。”该生产线负责人介绍,目前,美的荆州工厂应用了AI和工业大脑等数字技术,能够智能分析、管控、预警和决策,实现了发泡流量的自适应调节。
来到注塑黑灯车间,成排的自动化设备一眼望不到头,机械臂自动运转。“原来10多台注塑机,需要约50名工人,现在20台设备,只需要4人进行现场维护。”美的荆州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黑灯车间已经经历了三代技术升级,可实现全面无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