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佳露
若驱车行驶在高原之上,云,朵朵硕大健壮,雪山隐隐作响,偶然那么一瞬,好似风停云静,雪山兀自向前走。原来群山正在奔涌。
读李万华的《群山奔涌》,就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本关于青藏高原风物的散文集共分三辑:花鸟册、山水册和杂画册。看似触笔自然文学,但一字一句中浸润着作者的精神骨血,若无倾心和脚踏实地的观察和沉浸,若不是将自身彻底投入自然怀抱后的“安放”和“对视”,便难以从这杜鹃花、文须雀、泡桐花等风物中感知人的“存在和时间”。
李万华写作的节奏和气息,似乎完全和笔下风物形成统一默契。在曼妙黄昏,蹲守纵纹腹小鸮,见其眉心紧皱的警惕,也似“花痴”般欣赏小鸮像新疆舞里的动脖子动作。拨开纷披杂草,站在裸露青岩的陡峭山坡,作者在山林中寻找山林真正的主人——白桦。守林老人缓缓讲述白桦和云杉的故事,云杉耐阴趁机而入,覆盖白桦,夺取阳光。此刻的白桦如隐退的老人,羸弱,隐忍,又默默编织人生后期的篇章……细细品读这些文字,能听出来自叶脉、根系、土壤和爬虫纤细脚底的水分的流动,以及唇间白桦汁的香甜。
进入李万华的散文并不难,但若要融通于她的表达欲求,便需你放着一颗心,在群山奔涌间匍匐前进,越贴向大地,你的五感越能捕捉到潜伏在叶片和沙地里的深情和赤诚。正如作者的视线无意间捕获青稞那般,走近,按捺住惊呼之心,捏捏青稞穗头,摸摸叶子,弯腰折几根,带回家晒干,插瓶,走之前用心抚摸在风中探头探脑的万千穗头,仿佛猫科动物的脊背那般温暖厚实。这是以一份孩童般的真诚和热烈来观照这片神祇照临的土地。
若只停留在风物,按照作家淳朴的说法便只是进行了一场纸上的旅行。在作者营造的磁场中,能感受她用生命体验对青藏高原自然生物和风土人情的审视勘察,每一节文字好似青稞般茁壮安稳,文段中的关节、筋络、骨血奔腾着一股奔赴大地的决心,如《雪花也有它的用意》,雪花轻盈不见声势,打着旋儿飘来飘去,似乎天地间都少了坚硬的力量,然而在不经意间,门口的青杨一分为二被劈开,原野上的白桦弯下身子失去骨气,此刻作者才明白,雪花的温柔刀,让曾经挺拔的一切都经历倒下和摧残,这便是雪花的用意。
可以说,在李万华的文字下,处处可见那个灵动的“我”,在煤油灯下盯着忽闪忽闪的飞蛾的“我”,自然也有托腮看窗外圆月的“我”,甚至还有无事可做,便记下三餐饭所用的蔬菜名的“我”……与其说李万华的散文是“有我”,不如说是“忘我”,即一切由“我”而起,“我”是线头,“我”作为开端,“我”在感知,“我”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