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防汛救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点位有没有守土尽责,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运行成效。每一个“零”,都是各方面各环节全力以赴、丝丝入扣的生动注解。
黑云压城、狂风大作,瓢泼大雨倾泻而下;汉口江滩“一家五口”雕塑,因江水猛涨而逐渐没顶;气象红色预警、山洪警示、地灾预警、河湖水库超警戒,发出一个又一个预警信号;部分县市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漫过河岸的洪水直扑民居村屋……连日来,湖北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时时牵动着各方神经。
截至目前,全省无一人伤亡,无一处重大险情,无一处江河湖库溃堤溃坝,无山洪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一个个“零”,承载着沉甸甸的社会关切。
防汛救灾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由于自然状态转换急剧,时间短、降雨强度大,很容易引发山洪、河水陡涨、倒灌等险情,给灾害防御带来极大挑战。早在今年4月,湖北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未雨绸缪,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将风险等级思考到最高值,把该做的、能做的做在前、做充分。
这种“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意识、“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深沉忧患意识,在一个个成功避险的事例面前变得具象化。
每一个“零”的取得都来之不易。开展多轮次、多层级防汛检查,先后发现整改隐患两千多处;发布全省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升级版,形成“预警、叫应、行动、反馈”工作闭环;24小时巡查值守,紧盯重点区域,动态掌握水位情况变化;多地成功避险避灾,该转移的群众一个都不能少;入梅前有序调度全省水库预泄腾库,为迎接后期强降雨创造了良好水库度汛条件;自主研发防汛调度系统大模型,众多高科技设备设施成为防汛战场上的“新武器”……早安排早部署的预置抢险力量、物资和设备,为与时间赛跑的防汛救灾积蓄了力量、增添了底气。
防汛救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点位有没有守土尽责,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运行成效。每一个“零”,都是各方面各环节全力以赴、丝丝入扣的生动注解。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在极端天气面前,能不能把风险系数降至最低,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尽人事”的力度有多大。这一个个来之不易的“零”再次告诉我们:防汛之事,不仅在汛期,也在平时;前期准备越充分,关键时刻越从容。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防止“用而无备”,只有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才能打赢有准备之仗。
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多发,防汛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前一阶段持续强降雨带来的威胁尚未完全解除,我们必须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经验主义,再掂一掂每个“零”的分量,再紧一紧脑海中的螺丝,严防死守,以各项举措的确定性来应对汛情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