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通讯员 王永瑜 郭姗姗
“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作为制造业大省,湖北应该如何抢先发展?围绕产业健康发展的“牵引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湖北有哪些新举措?7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以标准引领“全力实施抢先发展行动”的情况。
越是新业态,越需要标准引领
省科技厅副厅长陈俊介绍,2024年一季度,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723.52亿元,同比增速11.3%,高于上年一季度增速4.8个百分点。
6G、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脑机接口、合成生物……越是新业态,越需要标准引领;抢先发展,需要标准同行。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邓仲林介绍,在我省已立项或正在征集起草单位的75项“两新”省级地方标准中,《电动汽车超快充充电技术要求》《无人机消防救援应用指南》等9项事关“抢先发展”。
省经信厅副厅长高刃介绍,该厅已推荐了《废旧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贮存安全技术条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运行安全和维护技术要求》《纯电动汽车出行碳减排量核算规范》《工业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4项技术规范申报湖北省“两新”地方标准。
近年来,为实现碳领域的“抢先发展”,湖北企业开展了节能降碳技术和碳捕集技术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双碳技术中心碳技术室副主管张明介绍,该单位牵头制定的《分布式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材料及系统技术要求》填补了我省碳捕集领域技术标准空白,也为我省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标准支撑。他说,通过技术手段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国际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大规模快速减排的关键技术路径,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提纯,提纯后的二氧化碳可以应用于景观栽培、园区零星用气以及储存,环境效益显著。
让标准“领跑者”带头
“一流企业做标准。”标准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企业制定标准的能力与其市场竞争力呈正相关。
省市场监管局介绍,下一步将推动我省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普遍参与标准创新企业培育,更多地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将技术实力更好地转化为标准话语权。
为让更多标准领域的“领跑者”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我省从2023年开始启动“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树立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型、创新型行业标杆。在“两新”行动中,我省要打造中、高级标准创新型企业100家以上,我省还建立了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专家库,首批189名行业领域专家已入库,为企业提供指导。
我省争取到的21项“两新”国家标准起草任务中,《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标识要求》属于抢先发展相关领域。“近年来,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高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其研发、制造企业数量剧增。”该国家标准牵头制定单位普宙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中心副总监罗学涛介绍,该标准是该公司联合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提出的。在这一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一项国家标准的成功发布将有力提升鄂企话语权。
省经信厅介绍,该厅将做强、用好长江汽车链、九州医药供应链等平台,吸纳更多企业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优化“两新”供给;推动我省工业领域设备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更大力度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鄂产设备参与国家设备更新。
启动鄂产团体标准培优计划
“围绕‘两新’,我们正在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培育优质团体标准制定主体。”邓仲林透露。
团体标准,是指学会、协会、商会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自主制定发布,供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
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人解读,相对于发布流程动辄一年以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政府制定标准,团体标准是市场机制产出的标准,与市场需求匹配度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快,制定过程最快3—6个月即可发布,具有“短平快”的独特优势。
自“两新”行动开展以来,我省提出了“重点培育50家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团体标准制定主体”的工作目标。目前,首批33家重点培育社会团体组织名单已经确定。其中包括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湖北省节能协会、武汉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协会等协会、学会组织,将引领行业加强科技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6月28日,由41家社会团体与湖北交投高速公路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师范大学等53家企业、机构共同构成的湖北省团体标准化发展联盟成立。下一步,我省更多技术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将围绕“换新+回收”“线上+线下”等新模式,低空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及时制定发布一批体现湖北特色优势的团体标准,提高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