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近日,深圳一名救护车司机一边直播、一边飙车,此视频在网络迅速引发关注。经查,司机王某某驾驶救护车(车内无病人)在深圳某高速公路行驶期间,由副驾驶工作人员用手机进行直播,并存在多项交通违法行为。目前,王某某已被交警部门依法行政拘留。
开着救护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不是赶时间送病人就医,而是为了直播内容更有“看头”。原本应当对生命安全保持高度敬畏的救护车驾驶员,以“我超它跟玩似的”轻佻心态任性超车,甚至把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当作炫耀的资本,对公共交通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哪里还有半点专业精神和敬畏之心?虽说极端个例代表不了整体群体,但经由网络放大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显现。
医生一边问诊,一边对着手机讲解,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被网友围观;老师正在上课,不时望向直播镜头,言语之间显露几分刻意……类似场景,短视频平台上并不少见。镜头有其边界,直播不可越界。开直播不能不分时间、场合,追求流量不能毫无底线、本末倒置。对有些工作时间应当心无旁骛的职业群体而言,开不开直播并不是个人私事。这并不意味着,医生、教师等群体就不能开直播。最近,因为在网上直播唱歌,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一位血管外科专家火了,网友为其点赞,“上班治愈别人,下班治愈自己”。他没有占用正常工作时间,更不耽误救死扶伤的本职。直播唱歌的爱好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也有利于帮助更多患者。
每个人都可以有业余爱好,但前提是做好本职工作,呵护弥足珍贵的职业荣誉感。专业精神如果因为分寸感失守而异化,我们无法认同由此博取流量所传递的价值导向。这种毫无底线的“流量病”亟待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