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戴小巍 魏秋晨 刘潇逸
6月18日,汉江宜城江畔,一处智能绿色船舶建造基地迁建工程工地上,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挥汗如雨,一片忙碌。新厂房框架正拔地而起,一家造船厂在此重焕新生。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2021年12月,宜城市检察院接到上级检察院移交的当地一造船厂可能存在船舶修造和拆解作业污染周边环境的线索后,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随后对此立案调查。
承办检察官王刚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经走访调查发现,该造船厂已成立了近12年,经营范围包括三级Ⅱ类钢质一般船舶制造销售。该造船厂在未配备污染防治设施的情况下,从事船舶修造和拆解作业活动,拆解的固体废物被随意堆放,存在污染风险。
在充分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次年2月,宜城市检察院召开检察听证会,邀请当地多个行政部门参加。经过广泛沟通磋商,职能部门达成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通力协作的共识。
听证会后,行政部门虽然要求造船厂进行整改,但由于缺乏后续资金,该造船厂仅设置了一些临时的污染防治措施,治标不治本。
随后,宜城市检察院第二次召集相关行政单位进行磋商。磋商的结果包括,绝不能将涉案企业一关了之。
问题是,造船厂按照要求配套建设环保设施,需要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
2023年初,我省出台措施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明确重点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建设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闻讯后承办检察官王刚兴奋地邀请相关行政部门进行第三次碰头。检察院建议结合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给企业找出路,实行异地拆迁,实现多赢。最终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多方共同努力,推动该造船厂以原有资质及占股份20%的方式,引入一家企业投资,共同成立绿色智能船舶制造新公司,并统一搬迁至位于小河港的新厂区。
记者现场采访获悉,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350余亩,计划总投资额13亿元,集船舶制造、检测、维修、保养于一体,配套建设有完备的道路、水电和污染物处理等基础设施。
“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凝聚合力,推动涉案造船厂转型升级,开启绿色蝶变之旅。”宜城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石炜告诉记者,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院以“我管”促“都管”,同步推动妥善安置旧船厂的职工,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拆旧建新过程特别顺利。
“感谢市委、市政府,感谢检察院,让造船厂重获新生。”原造船厂负责人、新造船厂股东受访时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