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赓续红色血脉振奋前行力量

——写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建院75周年之际

便民服务车,温暖患者就医路。

院党委书记邢辉(右一)参加护士节活动。

远程影像诊断。

为职工举办集体婚礼。

东津院区。

75载砥砺前行,是什么让她从24名医护、15间旧房发展为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75载奋斗不息,是什么让她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依然风华正茂、青春盎然?

从1949年7月1日正式建院至今,襄阳市中心医院一代代医护人员铸就的生命华章让人们更加深刻理解 “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有品质的医疗、培育有情怀的医者”的历史使命和“生命至上、忠诚担当、厚德树人、守正创新”的奋斗目标。

从“十七包棉花”换回药品和器械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襄阳市中心医院秉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建“使命文化、品质文化、励新文化、树人文化、关爱文化”,担当守护百姓健康的忠诚卫士和引领现代医疗技术的领航先锋,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使命文化

“十七包棉花”浸润红色基因

1949年,襄阳全面解放之初,刘邓大军的三名转业军人夏济安、杨克强、周永隆,用仅有的十七包棉花从武汉换回药品和器械,受命创建襄阳专署直属医院,即襄阳市中心医院前身。当年7月1日,医院正式成立,仅有24名医护人员和15间旧房。

彼时的襄阳百废待兴,鄂西北地区没有一家医院,医疗卫生水平极低,人民群众对襄阳专署直属医院寄予厚望。“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成为医院永恒的印迹,“十七包棉花”蕴含的“艰苦奋斗、务实创新”成为所有医务人员践行的精神。

建院初期,襄阳市中心医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内、外、妇、儿、中医、五官科相继成立,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工作重点转到以医疗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制定创建名牌科室、确立医院社会地位、树立医院新形象的战略决策,综合实力跻身全省 “十强”;步入新时代,医院以“生命至上、忠诚担当、厚德树人、守正创新”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承诺,始终坚守在护佑健康的最前沿。

哪里的生命受到威胁,哪里就会出现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身影。75年来,医院积极参与抗洪、抗灾、抗震、抗疫等各种救援行动,累计派出数百名医务人员参加医疗援疆、援藏、援非工作。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医院承担共计110个点位的扩面核酸检测采样工作,负责运营襄阳市气膜实验室;先后派出医疗队紧急驰援天津、三亚、长春、上海、西藏等地。

2022年底,医护人员感染疫情相继倒下,“什么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只要老百姓来,我们就要有人在。”院党委一声号令,全院上下众志成城,以“轻伤不下火线”的坚毅守住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底线。

坚持把人民性、公益性镌刻在医院高质量发展大旗上,襄阳市中心医院书写了一部公立医院所特有的感人诗篇。

截至目前,襄阳市中心医院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定编病床位3800张,45个专科、91个病区,在职职工4400余人。“国考”成绩连续五年“A”类,先后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目前正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合作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济医院襄阳医院,全面提升襄阳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力争缓解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看病难问题。

励新文化

“向新而进”勃发新质生产力

今年2月,32岁刘女士因一次异常出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宫颈癌,需要将宫颈连同子宫体与宫旁组织等一并摘除。“我刚结婚不久,现在还没有小孩。”刘女士说。

刘女士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希望能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经过一系列检查,襄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邢辉最终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腹腔镜下广泛宫颈切除术,不仅考虑了患者的生理需求,更重视了其生育权利。邢辉带领团队持续深入研究,由其主持的“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分子机制及靶向防治策略”项目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获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专项资助以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自科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资助。

这样的新技术,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层出不穷。

胃癌手术领域,普外科廖晓锋主任团队通过不断改进腹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技术,以其微创性、精准性和术后快速恢复的先进性,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6年7月,首创“减钉式”吻合;2019年10月,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双通道吻合;2023年5月,开展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远端胃切除;2023年10月,开展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系世界首例。

心内科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方面,通过TAVR技术的引入和优化,已成为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医院在该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开展了省内第一例ECMO支持下的TAVR手术。

骨科、神经外科等先后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引导下脑干血肿碎吸手术……医院外科手术进入精准化的“机器人时代”。

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成果转化,以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学科建设。襄阳市中心医院通过提升科研氛围、开展“研究型医师星火培养计划”等措施,培育科研氛围、争取科研支撑及资源,帮助医护及科研人员获得科研能力,医院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研究型医师星火培养计划”培训班已举办8期,共培养省内外7家单位的85名医师。

依托中心实验室和生物样本库(已存储30余万人份样本),获批1个湖北省子宫颈病变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医院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开通“科研门诊”和“科研病房”。2023年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零的突破,转化合同金额640余万元。

近年来,襄阳市中心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级科研立项122项,省科技进步奖17项,SCI发表论文7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92分。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少勇获第六届(2023)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超声影像科主任王瑜“胎儿颅脑畸形智能诊断一体化研究”项目荣获湖北省第二届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品质文化

“冲刺国牌”筑起新高地

2023年5月,一名家长带着4岁患儿糖糖慕名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遗传与罕见病门诊就诊。2岁起,糖糖因频繁出现癫痫发作,伴走路步态不稳,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一家四处求医,使用三种癫痫药物仍频繁发作,并出现了认知倒退。

医院罕见病MDT团队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认为糖糖可能存在某些病因未被发现,于是为一家三口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SLC2A1基因突变所致的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综合征”,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幸运的是这也是一种可治的疾病!团队立即为糖糖制定了个体化的生酮饮食治疗方案,很快癫痫得到有效控制,步态及认知水平也得到极大改善。

糖糖的事例,缘自于襄阳市中心医院不断推进学科建设、集中力量筑牢学科高地的底气。医院成立了遗传与罕见病中心,除为本地患者提供更为规范的“一站式”诊疗外,还吸引了十堰、随州、孝感、荆门以及河南、安徽等大批外地患者。目前医院已收集近500个家系,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遗传罕见病样本库,同时为近200个家庭提供了免费的基因检测,发现十余个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襄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邢辉表示,医院追求的品质文化就是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就是要看最难的病,做最难的手术。

医院要发展,学科是关键。医院分层建设“领军学科、优势学科、骨干学科、潜力学科”,学科带头人的目标更明朗,建设学科高地的劲头更足,带动了区域诊疗水平飞跃。截至目前,该院3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妇科、肿瘤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科等5个专科排名全省地市州第一,另有7个专科排名全省地市州前三;相继打造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心血管、肿瘤、神经、妇产、肾病、重症、传染病等7个专科入选委市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妇产科历经几代医护人员励精图治,逐渐发展壮大。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腹腔镜分期手术、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3D腹腔镜、单孔腹腔镜、聚焦超声无创手术、宫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一项又一项空白被填补,目前已形成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全面发展的整体模式,建立了在全省的学科优势地位。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肿瘤科是国家放射肿瘤学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GCP)基地、中国肿瘤医院联盟难治性疼痛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国家首批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MDT)试点医院。建设分子诊断中心,开展肿瘤靶向精准治疗,近两年开展了近2000人次的MDT讨论,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先后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GCP)80余项及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20项,近两年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湖北省地市级医院排名第一。2022年成立肿瘤研究所后,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中科院2区以上高水平SCI论文10篇。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临床试验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Onc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作为第三参与单位的IMM01 Ⅱ期临床试验成果在2023年美国血液年会公开发布,临床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进入新的赛道。

树人文化

“人才强院”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

“小安同学,这个患者口干、多饮、多尿,又有消瘦,你考虑是什么病?”

“老师,这么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肯定是糖尿病啊!”

“这个患者体重过度下降,小王同学你谈谈想法。”

“我觉得患者高龄,体重过度下降,也有肿瘤的可能。”

“小王同学说得很好,要有多病共存多元论的临床思维。”

6月10日,一场致力于临床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查房正在进行,襄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少勇帮助学生对病例进行抽丝剥茧的层层分析。徐少勇主任曾获“湖北省第一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技能竞赛病例讨论组”第一名。

浩瀚杏林,人才为要。人才强医,既是顺势而为,更是应势必为,既是“必扛之责”,也是“必由之路”。

2010年,湖北文理学院依托襄阳市中心医院成立医学院,目前在校医学生规模1300多人。

十多来年,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方向,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策略,培养具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的“五术型”医学人才。

同时,襄阳市中心医院建立了一整套选人、用人、育人体系,充分利用医院各专科优势吸引人才,创新设置医疗组长、护理责任组长、教学督导、教学秘书、科研护士、个案管理师等岗位,搭建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加强人才评价激励,强化服务保障,为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经过多年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襄阳市中心医院培养了省部级及以上高端人才28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中国研究型医院“研究型人才”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楚天英才计划”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4人。此外,已有5名博士后顺利入站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实现了高端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2024年是襄阳市中心医院的“人才培养年”,医院计划投入2000万元人才培养基金,对人才项目全方位资助保障,实施人才培养评价,分层分类培养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亚专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

关爱文化

“以人为本”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2019年初,襄阳市中心医院在全市率先推行护理服务承诺机制,并在全院掀起了优质服务热潮,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主动问询“您好”当先,“爷爷、奶奶”语言亲切,治疗前预先将手温暖……

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让关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如今十大护理服务已经扩展到了30条,关爱病人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到了每一个细节,打造省心、舒心、暖心医院,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医护服务。

在医院南院区,160多米“风雨连廊”连接住院楼、影像楼和门诊楼,让患者不受烈日和雨雪的侵袭。建设过程中,院负责人躺在病床上、坐在轮椅上体验,更换了三次样品最终敲定了合适的地砖和灯光。

打造智慧医院,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及“外埠患者接待中心”,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东津院区配置了“小白兔”“大白兔”便民服务车,建成多元化便民停车场,在患者休闲区设置书吧、咖啡吧,放置钢琴,让人文氛围成为舒缓患者身心的“良药”。

关爱文化既体现在暖心服务温暖患者,又落实在关心关爱凝聚职工。迎新晚会、入职培训、职业规划,从细节入手,新职工尽快融入岗位;为医护人员配置茶歇间,建设标准化医生办公室,为工作三十年护士颁发纪念章,开展心理减压、职工慰问、子女托育托管服务、老旧家属区加装电梯等,让每个人被看见、被听见、被关爱。

蓦然再回首,一代代襄阳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白衣为甲,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将一项项成就写进史册。

踏上新征程,襄阳市中心医院大力推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越华章满征途,医海求真再扬帆。

75年前,夏济安、杨克强、周永隆三人埋下一粒种子,沐浴着阳光、吮吸着甘霖,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75年后,新时代的襄阳市中心医院正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笃行不怠,驰而不息地书写着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策划:田华 姚敏

图文:赵林阳 肖清心

--> 2024-07-01 ——写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建院75周年之际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9285.html 1 赓续红色血脉振奋前行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