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此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十家湖北企业参建深中通道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祎)6月30日从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获悉,60余家参建单位中有10家是湖北企业,约占参建单位总数的六分之一。
参建湖北企业包括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涵盖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
沉管隧道,是深中通道的“难中之难”。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目前全球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隧道段要在30多米以下的深海软土层安置32节沉管及1个最终接头,实现海底双向八车道通行。
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深中通道总监办总监邢长利介绍,每节标准管长165米,重约8万吨。要将这32个“大家伙”沉入海底,首尾相接、严丝合缝,确保整个工程在100年的设计寿命中“滴水不漏”。最后一节沉管隧道与最终接头安装极容易产生“累计误差”效应。为防止误差,工程师们想到了“推抽屉”的办法,最后一节E23管节与最终接头一体化预制,先沉放E23,再让最终接头与先前沉放的E24相连,达到“严丝合缝”。
总部位于武汉的中铁大桥局,承担了深中通道S07标段的工程:建设1.6公里中山侧陆域引桥(含636片小箱梁预制),深中通道全线60米、40米混凝土箱梁的预制与架设,以及全线110米、60米、40米钢箱梁的运输与架设。
深中通道的建设留下了深刻的湖北印记,这是湖北建筑产业走出去的又一生动实践。
创造五项世界纪录 中交二航局梦圆深中通道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戴辉、通讯员隋业辉、周璇)汪洋大海中建设一座大桥,创造五项世界纪录。6月27日,参加深中通道项目媒体开放日的记者纷纷用相机记录这一壮美时刻:在中山、深圳区间的伶仃洋海域,深中通道如游龙般蜿蜒在深蓝海面,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
深中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2826米,主跨达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在鄂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深中大桥,创下了全离岸海中钢箱梁跨径最大、通航净空最高、海中锚碇体量最大、主缆钢丝强度最高、颤振检验风速最高等五项世界纪录。今年4月,深中通道桥梁工程高分通过荷载试验,并获国际桥梁大会授予的“乔治·理查德森奖”。
“7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指着海中冒出的大锚碇,中交二航局项目经理黄厚卿告诉记者,它重达百万吨,是世界最大的海中锚碇。站在桥上,只见万吨巨轮在海面穿梭,大风刮得人几乎站不住。滚滚浪涛中,横空斜出的锚体,“拽”住比成人腰身还粗的缆索。
60米深的锚碇基坑在汪洋中开挖,施工为全海上作业,国内外罕有案例参考。同时,伶仃洋航道繁忙,万吨级船舶往来,船行波产生的能量能够掀起1.5米高的海浪,对钢平台产生较大冲击。经过反复论证,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创新提出“围堰筑岛+地连墙”的方式在海中进行软基处理。这犹如在“豆腐中插筷子”,即在海上打下158根单根直径2米的钢管桩,形成一个巨大正圆形,为8字形地下连续墙施工,形成陆地作业环境。
建造主塔中,中交二航局建设者研发应用国内首台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塔柱施工速度最高可达1.2米每天,减少高空操作人员近六成。针对钢箱梁节段超宽超大、结构形式复杂等情况,项目团队还研发建造850吨级智能化缆载吊机,解决了大吨位、大跨度悬索桥箱梁节段吊装同步稳定性差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