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找回流失耕地144万亩

——我省耕地保护调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当下农村,既要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又要让农民增收、农村富美。但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愿望强烈,一些地方出现耕地非粮化现象。如何改变现有耕地种植结构、遏制耕地非粮化趋势,同时又不损害农民利益甚至让其有所增长,是基层党委、政府面临的棘手难题。

同时,地方大力招商引资、工业用地需求增加,如何既做好发展经济所需的土地要素保障、又能守住耕地总量不变并还有增加,也是相关管理部门面临的两难问题。

存量耕地非粮化、新增耕地哪里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矛盾亟需破解。

今年是全国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之年。湖北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源地,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状。2023年以来,全省发起“非粮化整治”和“找地运动”,坚决守住6925.25万亩耕地和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两道红线。

一场粮食安全与农民利益的双向奔赴在荆楚大地展开。

种粮与种树,到底哪个划算——

大田种粮比小田种树强

10年前,随县澴潭镇煤炭坡村村民李宗海来武汉打工,在自家3亩田里种上树。今年他家田里的235棵树被村里砍了,还种上了芝麻。

村支书王冲解释说,这块地属永久基本农田,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必须种粮食作物。村里补贴李宗海1000多元,他同意后才砍的树。

拿了补贴款,李宗海并不领情,觉得种树挣得多。他算账:一年种一季水稻,一亩纯收入约600元,3亩地8年纯收入14400元。如果种树,按8年成熟,一亩收入8000多元,3亩收入2.4万元。种树后田里无需打理,自己还可外出务工挣钱。这样算起来,他觉得种树比种粮划算。

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通过卫星图调查发现,随州市耕地流出11.42万亩,其中随县9.33万亩,85%都栽了树。

随县县长刘伟介绍,随县投入9000万元,对照卫星图斑一个一个整改,9.33万亩非粮化耕地全部整改完毕。县政府逐步把收回来的基本农田全部改造成连片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和种粮收入会大幅增长。

高标准农田一亩流转费五六百元,加上合作社工资,一年收入3万多元。关键是家里开支比城里小很多,一年的纯收入要比以前多。再算账后,李宗海觉得辞职回乡种地比留在城里打工更划算。

找回的耕地必须整理成大田,租给合作社种粮食才有更高收益。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将非粮化的800多个小地块整理成连片1200多亩的大田,承包给合作社,去年租金36万多元,亩产玉米1800多斤,创造当地玉米最高产量。

湖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2023年以来通过整地、换地、造地找回耕地144万亩,改造高标准农田4000余万亩,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粮食产能亩均提高200斤。

高粱地里种桂树,成了钉子户——

农民自己挥刀砍了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毛祠村,复耕后的3000多亩地种上高粱,中间有2亩多桂花树——这是村民陈康的地,他不同意土地整理。

3000多亩高粱直供茅台酒厂,销售收入逐年攀升,土地流转费用也水涨船高,村民收入年年上涨。守着2亩桂花树的陈康再也坐不住了,主动找到村委会,把自家桂花树砍了复耕。

“复垦复耕不能简单地拔苗砍树、平塘填土,要充分考虑农民利益,不搞一刀切。”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说,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除适当补偿外,还要留出过渡期。

随县草店镇有一批名贵风景树占用耕地数百亩,村民希望这些树能保留下来。随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曾晖说,这批树都是名贵树种,价值高。部门尊重群众意见,保留树木,通过异地补划,在随州市内找地,高价收购已过丰产期的果园进行置换,分批解决了这个难题。

全省“非粮化”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现双赢,各地想尽办法:荆州实施地块升级改造,分类处置,找回耕地12.47万亩;黄冈以高标准农田改造和地力补贴为抓手,完成整改任务9.39万亩;襄阳帮助外出务工农民在家门口找工作,让抛荒的8.9万亩农田复耕……

全省开展“找地行动”——

算大账统筹发展与保护

今年以来,全省共批准建设用地10.85万亩。随着一批大项目落地,全省建设用地需求持续上升。

“项目要落地,耕地要守住。”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说,根据国家占补平衡要求,占多少补多少,耕地保护红线不能逾越。省政府提出全省各地要注重挖潜后备资源,持续开展“找地行动”。

全省各地科学开展林地、耕地置换。25度以上坡耕地有序退出,推进平原地区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建立耕地保护考核奖励机制,地方党委政府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通过山上山下林耕互换,将2万多亩农田集中连片耕作,增加耕地3000多亩。

省自然资源厅算了一笔账,通过2023年以来全省上下努力,截至目前,全省库存补充耕地数量指标9.86万亩、水田规模指标11万亩、粮食产能7852万公斤。

尽管耕地指标略有富余,但集约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仍是当务之急。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毛中明说,湖北加快推动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探索出一条空间聚集发展道路。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居住,产业向县城集聚,这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市盲目扩张占用耕地的长久之计。

--> 2024-06-30 ——我省耕地保护调查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9227.html 1 找回流失耕地144万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