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中国车谷: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武汉经开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加快“三个优势转化”,经济社会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武汉经开区布局引进长江汽车链平台,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快速对接、整合利用产业资源。

东风岚图加快新车型上市,全力冲刺10万辆年销量目标。

南太子湖畔,1平方公里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已集聚200多家智能汽车领域企业、3万余名软件人才。

首个2000公里超长续航的插电混动SUV,首个“出海”的新能源汽车国家队品牌,能“蟹行”的豪华电动越野车,首款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可根据场景需求自如变化组合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目前国内最大的氢能研发和生产基地……走进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开区,一项项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不断出现,彰显着这座国家级开发区的创新热潮。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汉经开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不断加快“三个优势转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力量。

今年一季度,武汉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9.77亿元,同比增长9%,较去年一季度提升6.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居武汉全市第二。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39.6%,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在新发展格局中,中国车谷正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新车型接力上市

“车谷造”新能源品牌矩阵星光璀璨

进入6月,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星光璀璨。

6月14日,东风公司旗下两款自主车型——东风奕派“eπ008”、东风岚图“岚图FREE 318”接力上市,进一步强化“车谷造”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

其中,岚图FREE 318为东风岚图年度首款新车,拥有混动SUV中最长318km纯电续航,全景智能交互座舱全面升级,在无网或弱网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人车语音交互,还具备高效高速领航、舒适城区辅助和精准智能泊车三大核心功能。5月30日,岚图FREE 318开启预售,首日订单量达到8637辆。

今年1至5月,东风岚图实现销量24869辆,同比增长107%。继岚图FREE 318后,全新纯电家用SUV岚图知音也将于今年三季度正式发布,助力东风岚图冲刺10万辆年销量目标。

与岚图FREE 318同步上市的eπ008,是东风奕派品牌的第二款车型,搭载东风量子架构、马赫动力、SOA智能座舱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预售5小时就实现订单过万。作为东风汽车新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极,东风奕派成立仅半年,已先后推出eπ007、eπ008两款车型,完成了对主流市场的核心产品覆盖。

岚图起势,猛士搏击。6月17日,猛士科技全域机动豪华电动越野座驾“猛士917蛟龙战甲”正式开启预售。这是我国第一款电影联名车。作为猛士科技旗下首款车型,猛士917自去年8月上市,已顺利进入瑞士、西班牙、俄罗斯等海外市场。眼下,猛士科技正抓紧产能提升,以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持续进击豪华电动越野赛道。

同样产自武汉经开区,6月25日晚,东风本田首款纯电猎装轿跑猎光e:NS2正式上市。这是东风本田电动化转型的重要一步。继猎光后,年内东风本田还将带来灵悉L、烨S7两款电动新品。2030年前,东风本田将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动车型,全面拥抱新能源时代。

车企加速上新,见证着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成长与进阶。

2023年,武汉经开区接连投产两大新能源工厂,新增产能20万辆,岚图全年产销突破5万辆,猛士917、东风奕派“eπ007”、路特斯“繁花”等新车型先后上市,汽车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面对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武汉经开区持续发力、主动作为。一方面,加速释放7大新能源整车产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车谷造”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同时,联合省市和企业持续开展面向全国的汽车巡展、汽车下乡等促销活动,擦亮“车谷造”新能源汽车品牌。4月,武汉市启动汽车和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武汉经开区立即跟进,东风汽车推出百亿置换补贴,掀起销售“小高潮”。受其拉动,1至5月,东风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118.1%。

如今的中国车谷,新能源产业布局正在新能源工程机械、高端装备领域加速拓展。5月28日,博雷顿武汉基地正式落成,首批30台5吨电动装载机下线,这是武汉经开区建成的第14座整车工厂,填补了武汉在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的空白。至此,武汉经开区已拥有10家整车企业,落户1200多家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主要集聚地,为我省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迈向万亿规模贡献车谷力量。

搭建供应链平台

以车谷所能推动湖北汽车产业向新

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先锋、打头阵,武汉经开区主动作为。今年5月,由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武汉经开区布局引进的长江汽车链平台正式上线。长江汽车链平台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快速对接、整合利用产业资源。

自上线以来,长江汽车链平台已吸引省内外5301家企业注册,涵盖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入驻企业及产品信息突破15万条,需求对接达276条,对接金额72.9亿余元。

在长江汽车链平台上,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的直接对接,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八千代工业(武汉)有限公司是本田汽车配套的零部件厂商,主要经营汽车的合成油箱、天窗等。公司营业部经理赵福说,入驻平台仅半个月,已成功获取东风旗下主机厂对星空顶天幕的需求对接,并与对方开展多轮技术交流。

目前,长江汽车链平台已与东风岚图、开沃汽车、东风乘用车、猛士科技、路特斯科技等23家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未来,还将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增长点的新要素,形成从汽车零部件原材料到汽车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

除长江车百链外,武汉经开区还先后落户了湖北国控、湖北楚象、长江汽车产业等三个“百亿级”供应链平台。以中国车谷为起点,三大供应链平台“通堵点、链全球”,联通上下游企业,重塑产业链生态,提升价值链。

去年4月,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在武汉经开区挂牌。这是目前国内首家专门面向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平台。不到一年,已携手路特斯汽车,分两批次实现了113辆整车出口,总额近7500万元。同时,与100多家整车、重点零部件、专用车企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原材料供给。

“借助长江汽车供应链,直接对接一级钢铁厂,节省采购成本2到3个百分点。”位于十堰市的湖北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车架产品,以前只能从二三级钢铁供应商手里拿货,公司采购部经理谢金金感叹“链”之魅力。

长板不断拉长,湖北制造扬帆出海再提速。2023年,湖北省汽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4.8%,全省汽车制造与服务营收8520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18.5%。

目前,武汉经开区供应链专班正奔赴省内多地,推广汽车产业供应链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实现强链补链。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地,武汉经开区将坚持以“用”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长江汽车链等平台功能,做优做强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着力打通汽车供应链堵点、痛点和盲点,加速构建湖北汽车产业新生态,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车谷力量。

抢占未来产业先机

打造“软件定义汽车”创新策源地

5月25日,武汉东软软件园正式开园并投入使用。这个面积14万余平方米,可容纳超过8000名软件研发人员的园区,仅用18个月就完成建设,体现了武汉速度、东软速度。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汽车,不再只是“轮子加沙发”的代步机器,而是装配了“大脑”和“眼睛”的智能化交通工具,能够观测周围环境并作出分析计算。这些,都需要以软件作为支撑。

为抢占新赛道,去年9月起,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1平方公里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并配套发布“软件十条”扶持政策,在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重兵”布局,打造“软件定义汽车”创新策源地。

不到一年,如今,南太子湖畔,以武汉东软软件园为核心,占地1平方公里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已雏形初现。东软睿驰、法雷奥、中国电子云、拙河科技、浪潮集团、采埃孚、芯擎科技、亿咖通等200多家上下游企业集聚于此,在嵌入式基础软件、数字化平台软件、智能化网联软件、车规级芯片研发等领域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其中,武汉东软软件园是继沈阳、大连之后,东软在国内建设的第三个研发基地。率先入驻的东软睿驰,相关智能驾驶产品已搭载于岚图追光等多款车型。5月25日开园当日,东软睿驰车载硬件生产基地同步落户,东软睿驰将在此构建核心的软件平台,生产各种面向软件定义汽车产品和服务,加快传统车企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方向发展,促进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激活新质生产力。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内,中国电子云武汉可信智算中心一期已投入运营。这是国内为数不多在同一生产环境下,可同时提供智算和超算等多样性算力的公共服务平台。首期100P智能算力,已为人工智能企业、大模型厂商、高校科研机构等近十家不同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智算服务,算力使用率达100%。

法雷奥是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武汉经开区已先后布局法雷奥照明产品中国区总部、前沿开发中心、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等产业集群。去年底,法雷奥智能系统武汉研发中心在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启用,在高级驾驶辅助、全域智能照明、智能座舱等软硬件技术领域开展研发。

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汽车软件园将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车联网等,依托车谷产业链、服务链基础,对内补链增效,对外招大引强,力争到2025年,园区产业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汽车软件和芯片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000亿元,努力建设成武汉“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向“新”而行,开“创”未来。除软件产业外,武汉经开区也在加速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已集聚绿动氢能、理工氢电、众宇动力等近20家重点氢能企业,立足通航园区和通用机场优势,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前瞻布局半导体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未来,该区还将瞄准半导体、人工智能、下一代网络、新型储能等发展方向,加快引入一批优质工业项目,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策划: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宣传部

撰文:兰峰 孙亚云 摄影:李岿

--> 2024-06-2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9049.html 1 中国车谷: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