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大成武昌:重塑商业格局 燃动消费引擎

武汉SKP临近开业。

武昌万象城人气火热。

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加快建设。

京东MALL业绩亮眼。

江流贤胜 大成武昌。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当前,武汉正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消费资源集聚地和业态创新策源地,武昌主动担责,提出高标准打造华中一流商贸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区。

2023年,武昌区实现社零额768.76亿元、增幅11.4%,增幅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今年1月至5月,武昌区实现社零额304.91亿元、增幅7%,增幅稳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总量位居武汉市第二位。

商贸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眼下,武昌正以“实”为笔、以“干”为墨,重塑武汉商业新格局,武汉SKP、武昌万象城、京东MALL、中商·世界里等一批叫得响名号的商业项目拔节生长。

武昌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区为引领,持续推进滨江核心区、楚河汉街等商圈品质升级,推动商圈融合发展,激发更大消费潜能,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助力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百万平方米“商业带” 点亮武昌滨江

武昌滨江是武汉地域面积最大、沿江岸线最长的城市滨江板块,武汉第二座万象城——武昌万象城即坐落于此。

今年5月18日,武昌万象城开业迎宾。3天时间里,客流量累计超过60万人次,零售额超过5000万元。此后一个月时间里,工作日日均客流量达10万+,周末日均客流量达15万+,武昌滨江核心区商业“顶流”呼之欲出。

业内人士指出,武昌万象城人气旺盛的原因有二:从区位来看,武昌万象城位于临江大道、和平大道两条交通干道之间,周边交通网络非常发达。此外,项目与长江为邻,与江滩融为一体,消费者在逛街购物之余还能亲近自然。这些都是武昌滨江核心区商业项目独有的优势。

对于相信武昌、选择武昌的商业项目,从落户到启用的全生命周期里,武昌从不“吝惜”关怀与帮助。

6月20日,武昌区人大组织辖区内区人大代表“跨街组团”,到武昌万象城走访调研、问计问需,碰撞武昌发展新思路。

武昌万象城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实际投用,用时还不到一年,正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才跑出了“武昌速度”。下一步,武昌万象城将进一步强化企地联动,在开辟线上线下购物渠道、推广节能减排措施、倡导绿色经营理念等方面展开新的探索。

重仓武昌的商业项目还有同处滨江核心区的龙湖清能滨江天街。

6月初,该项目喜封金顶,向着建成投用再迈关键一步。龙湖清能滨江天街立项时规划为龙湖集团内部最高标准“L1级”。建设初期,龙湖集团酝酿打造规格更高的“L1+级”项目。在全国多地多轮考察之后,基于对武昌滨江核心区的认可,龙湖集团与联投清能集团决定按照“L1+级”标准为龙湖清能滨江天街“提档升级”,并追加上亿元投资。

武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武昌全区上下牢固树立“项目兴区”理念,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构建重大项目建设与城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区功能配套相协调、与城区产业提升相融合的格局,以优质项目有力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武昌滨江核心区已聚集武昌万象城、京东MALL、龙湖清能滨江天街等7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成为武汉商业密度最高的区域。

武昌暖心服务 屡获商业项目点赞

近期,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关注武汉SKP何时开业的帖子越来越多,其受关注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SKP是北京华联集团打造的高端时尚百货旗舰店,武汉SKP位于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核心区,计划引进千余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除一如既往保持严格的商业标准和一致的品牌组合外,武汉SKP还将充分融入本地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打造独属于武汉的高品质消费场景。

时光回溯至2021年5月24日,武汉市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北京华联SKP正式与武昌区签约落户楚河汉街。武汉SKP主要负责人说,落户过程中,企业“享受”了省市区联动、高效处理、现场办公的暖心服务。

事实证明,北京华联SKP的选择没有错。

今年4月18日,武昌区“就在武汉 筑梦武昌”活动率50家企业、2800多个岗位走进武汉科技大学开展校园招聘,其中就包括武汉SKP。

一周后,武汉SKP在武昌区举行为期2天的大型招聘会,武昌区积极组织各媒体刊发报道造势,“大成武昌”微信公众号刊发专题报道,为企业招才纳贤营造良好氛围。

武汉SKP有关负责人感慨:“为驻区企业匹配优质人才,武昌上心、用心,值得点赞。”

同样享受到武昌区暖心服务的,还有计划在年底前投用的阿里巴巴集团华中总部商业综合体万象汇。

阿里巴巴华中总部位于武昌区徐东大街与友谊大道交会处,由商业综合体万象汇和两栋高层写字楼组成,建成后将成为武昌滨江数创走廊的地标建筑。

该项目体量大、规格高,建设周期长,如果按照“一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只对应一次验收”的传统模式,可能会对万象汇投用和写字楼招商造成影响。

基于此考虑,建设方就项目验收流程提出设想:能否将该项目分为三期验收?

“企业有期盼,我们努力办。”得知阿里巴巴集团的诉求后,武昌区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由发改、商务、建设、规划等部门组成“服务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一方面配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改进《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办法》,为分三期验收扫清“政策障碍”;另一方面,将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精细划分为三期,为后期联合验收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5月底,建设方提前完成了万象汇的公区建设任务,具备验收条件。6月上旬,项目一期获发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划条件核实证明。这意味着各商户可提前进场实施内部装修,为年底前开业迎宾夯实基础。

“商场”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场”

一个个商业综合体,既是招商引资项目拉练的“比武场”,更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实践场”。

去年年底开业的武汉京东MALL,不仅用极具辨识度的建筑外观在武汉打响知名度,也用不俗的业绩证明了选址武昌是个正确的决定。

“开业半年时间,我们的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元。”武汉京东MALL负责人介绍。与去年全国新开的4家京东MALL相比,武汉店的销售规模、年度目标达成率实现双第一。

去年2月,京东MALL组建团队筹备人员来到武昌,由于商场还处于装修阶段,希望有个临时办公场地过渡使用。

得知企业的诉求,武昌区商务局和徐家棚街道立马安排他们入驻位于项目附近的街道招商共享中心,提供19个免费工位给京东筹备人员过渡使用。街道工作人员作为“零号员工”,主动配合筹备组到社区和楼宇拓市场寻合作。

2公里外的中商·世界里智慧生活MALL,对武昌的优质营商环境也有着切身体会。

2022年9月,中商·世界里智慧生活MALL前身销品茂闭店改造,仅用不到1年半时间就焕新归来,效率之高令人刮目相看。

事实上,去年11月,拟与商业综合体同步营业的200多家商户还没有办好营业执照,曾让企业负责人担心“项目能否按时开张”。

急企业之所急、急商户之所急,武昌区行政审批局与徐家棚街道携手联动,把办事窗口开进了商业综合体。

“对行政审批部门而言,前移政务服务阵地几乎没有技术难度。服务对象提出诉求,我们应当积极回应。”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说。2名工作人员在临时窗口坐班6个工作日,为200多名商户办齐了所有证照,受到商户、企业负责人的一致好评。

今年2月28日,“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武昌排名全省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县(市、区)第一,特别是企业端评价获得武汉市城区第一名。过去四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武昌区三次获得县(市、区)综合成绩第一名。

文旅融合激扬古城新活力

过去的一年,武昌古城迎来建城1800年的重要节点。

用足用好丰沛的文旅资源,通过打造IP、创新玩法、规划引领等方式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武昌古城展现出一幅美丽新画卷。

统计显示,2023年武昌区全年旅游人数达45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70亿元,规模均保持武汉市第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昌正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效应、集聚效应、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武昌预计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2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文旅市场“热辣滚烫”的表象背后,是武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生活的久久为功。

去年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武昌区作为武汉市唯一代表入选。

文旅怎么融合?示范区怎么建?武昌提出:坚持高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

武昌区委主要负责人积极督导创建工作方案,定期主持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文旅重点项目和重点问题;武昌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主动领办区政协一号建议案,确保示范区建设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有力。

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搭建起来,文旅融合发展的最强音奏响起来。

武昌文脉绵长、底蕴深厚,通过深挖文化内涵,一批文旅融合新品牌立得住、响当当:《夜上黄鹤楼》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及湖北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大黄鹤楼IP家喻户晓;中华路游轮母港对外运营,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建成开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昌示范段容貌初现;楚河汉街、昙华林分别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街区品质有力提升;汉秀、楚河汉街等夜游品牌名片持续擦亮,户部巷、粮道街等美食特色街区加快释放夜游吸引力。

实现文旅产业高品质融合,丰沛的市场供给是关键。今年樱花季,武昌“以樱为媒”,组织“文旅体商演”融合活动百余项,成为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重要抓手。通过在特色街区开设非遗体验点,引导带动武汉童谣等项目走进中华路、昙华林等社区,举办非遗展览讲座30余场。策划举办笛箫音乐会、“声动黄花矶”专场演出等活动,鼓励武汉音乐学院师生团队和武昌特色文体团队到武昌江滩举行惠民演出,打造江城音乐新地标。

文化旅游是传统赛道,数字经济是新兴赛道,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文旅产业“因数而智、因数而美”。黄鹤楼景区推出的人工智能AI李白,成为游客互动“新宠”;昙华林沉浸式演绎小镇推出城墙光影秀和钟楼结构秀,数字昙华林呼之欲出;武昌数字代言人“武畅儿”细节更完善、功能更全面,既存古韵,又有新境。在数字文旅项目招引培育方面,积极对接人民文旅数字产业基地、厦门文广传媒集团、京东方艺云、武汉云眸科技等40余个文旅企业和项目,推动人民网“梦幻灵境”人工智能体验展示中心项目落地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文旅服务在武昌基础更实、质量更优。通过编制《武昌古城交通品质提升规划》,不断完善古城路网配置,交通管理政策更优化、古城游览线路更畅通。在黄鹤楼、昙华林、胭脂路等热门街区实施道路整治行动,确保路好走、车好停,为游客打造“宾至如归”的旅游体验。通过开展旅行社经营专项整治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文旅企业任命“首席质量官”,邀请“户小青”志愿服务队、“江太公”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开通“武汉大学—武昌古城”赏樱季旅游公交专线,并配备免费导游讲解服务。

1800年的悠久建城史,赋予了武昌独特的气质和韵味,代代武昌人都梦想武昌城既古老又年轻、既有书卷气又有烟火味、既能秀美瑰丽又能繁荣昌盛。

武昌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围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在精心打造文旅IP、强化项目引领带动、加快培育亮点特色等领域持续发力,让文旅产业真正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策划:中共武汉市武昌区委宣传部

--> 2024-06-2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9047.html 1 大成武昌:重塑商业格局 燃动消费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