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自立自强攀“高”向“新”

闯关“无人区” 中国光谷拓新突围

中国光谷,攀“高”向“新”。

中国信科集团无线产业园,技术人员在多探头球面近场检测实验室测试通信基站天线产品。

光迅科技芯片研发实验室,工程师赵建宜正进行可调谐激光器芯片测试。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的硅光芯片。

工作人员在国家脉冲强磁场内进行工程试验。

禾元生物智能化工厂里,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正在下线。

武汉超算中心内,工程师们正在对测算数据进行调试。

普宙科技测试场,无人机从科幻造型的智能机库自动飞出进行作业。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武汉,三次亲临光谷,发出科技自立自强动员令。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谷考察时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追光逐芯拓新突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

勇闯科学技术“无人区”,中国光谷面向全球创新策源——

五年六次刷新光传输世界纪录,系统净传输容量达5.26Pbit/s,相当于每秒传输642个1TB硬盘数据;

拉出的一根光纤可满足80亿人同时通话,超过地球人类的总和;

最快1秒左右可检测近万颗芯片缺陷并激光刻蚀;

……

一项项世界纪录,在中国光谷被创造。

一只只卡脖之手,在中国光谷被掰开。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

冲刺新领域新赛道,中国光谷面向全球同步起跑——

在人工智能领域,基于“紫东太初”大模型的医疗器械智能管理平台,可自动识别管理2000多种医疗器械,能效提升30倍,精度达到99.9%;

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应用到城市交通管理、火灾预警、环保巡查等众多场景,即将实现518平方公里全区域覆盖;

在脑机接口领域,成功研制6万5千通道、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生物医药领域,“稻米造血”改写人类血清白蛋白从血浆中提取的历史,5个全球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

创新成果令人振奋,创新实践波澜壮阔。

6月27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启动仪式暨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报告会,在中国光谷举行。

向时代报告,以创新作答。

一颗螺丝钉,一根光纤,一粒芯片……报告会中娓娓道来的幕后故事,浸润了追光人拓新突围中曾流下的汗水和泪水,也承载了中国光谷的光荣与梦想。

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激励创新、崇尚成功。

这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汇报会,也是再赴使命、再攀新高的动员会。

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阔步迈向“世界光谷”,中国光谷踏梦前行!

量级拓新

GDP接连跨越

中国光谷有望站上3000亿元新台阶

6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上,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喷印制造技术与装备、工业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光谷企业参与的6个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站在国家科创前沿的光谷,再添荣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光谷始终把创新作为主导战略,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企业研发费用从48.8亿元增长到317亿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10.5%。

探索建设科创供应链平台,聚焦以需定供、风险共担,围绕技术、人才、金融、场景等四类创新需求,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已汇集各类创新需求1.2万项,匹配成功2200余项,促成142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技术合作。

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国家级孵化器从9个增至2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从17家增至76家,新型研发机构从1家增至17家,高新技术企业从672家增至5700多家,汇聚71只产业基金、1500多家科技金融机构。

聚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专利授权量增长5.5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6.5倍,相继突破国内首颗400G硅光收发芯片、首台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首个眼科体内基因治疗药物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中国光谷追“光”前行、重“芯”筑梦。

如今,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光谷,整体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汇聚相关企业超过1万家,有望带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光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万亿元。

聚焦“光”引领、矢志“芯”突破。中国光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光模块研发生产基地,光缆产量增长6.5倍,光纤光缆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光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集成电路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的增长,产值接近500亿元,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第四极。

推动“屏”崛起、促进“端”成长。中国光谷建成了6条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线,低温多晶硅平板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低温多晶硅笔记本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从电脑、手机到智能穿戴、智能汽车实现多元化布局,每天10万部手机从光谷下线,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化“网”赋能、建强“药”园区。中国光谷建成了数字时代的“最强大脑”——国内首个智算、超算“双”中心,诞生国产数据库第一股;生物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0多个1类新药管线在研、50多个进入临床,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光谷生物城综合竞争力升至全国第四。

接续创业,拼搏赶超;创新突破,实力跃升。

2017年以来,中国光谷综合实力多次跻身全国高新区前五,GDP连续跨越1500亿元、2000亿元、2500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2715亿元,有望迅速站上3000亿元新台阶。

技术拓新

冲刺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光谷频频打破世界纪录

“这是一颗螺丝钉,当年进口紫外激光器加固用的螺丝钉,3美元一颗!”报告会现场,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深有感触地说:“正是这颗螺丝钉时刻提醒着我:我们国家要构建完整、现代化的工业体系,需要每一家企业摈除依赖,走自强奋斗的道路!”

不做技术附庸,开启创新突围,华工科技通过自主创新、链式创新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

在行业首推航空发动机三维五轴激光加工特种智能装备,突破了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产业链的瓶颈之一;

开发出六套半导体晶圆加工装备,突破了高精度运动控制、高灵敏度视觉系统、超短脉冲激光器等关键核心技术;

自主研制的IC载板激光刻蚀装备,最快1秒左右可以检测近万颗芯片缺陷并激光刻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一项项创新突破,华工科技诞生出60多项“中国第一”,从十几年前通过“全球买”集成创新,到现在自主创新实现“全球卖”,主要产品自主化率达90%以上。

“聚力新型举国体制开放式创新补短板,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在报告会上说。

2018年,由中国信科集团旗下光迅科技牵头,联合11家内外部股东,共同出资组建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覆盖信息光电子领域60%的创新主体,依托“产业出题、市场导向、产学研协同”机制,实现系列高端光电子芯片国内首产或首次出样,展现出中国开放式创新的巨大生命力。

这里先后五年六次不断刷新光传输世界纪录,近期初步完成系统性能验证,系统净传输容量达到5.26Pbit/s,相当于每秒传输642个1TB硬盘数据,再次创造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为我国未来网络和数字经济下一轮发展做好了底层核心技术储备。

中国信科集团自主研发第二代海底中继器,解决跨洋和洲际光通信超长距离传输的技术难题,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能“一站式”提供海底光缆建设项目EPC解决方案“全套服务”的中国企业;“硅光芯片”持续开花结果,实现国内首款2Tb/s三维集成硅光芯粒成功出样,助力我国信息产业急需的高端光芯片取得重大突破。

与中国光谷同岁、拉出了中国第一根量产光纤的长飞,单根光纤预制棒可拉出10000多公里的光纤,拉出的一根光纤可满足全球80亿人同时通话,在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等主营业务连续8年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

“现在普遍使用的光纤,纤芯是用石英玻璃拉成的玻璃丝。但是现在我手上拿的,纤芯是‘空’的,里面充的是气体,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空芯光纤。”报告会现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拿着一段空芯光纤说,基于光在空气中比在玻璃中传输速度更快的原理,空芯光纤传输具备超大容量、超低损耗、超低时延的特点,未来有望应用到长距离通信、金融高频交易、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各大领域。“这不仅是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下一代光通信的颠覆性技术。”

最近,长飞助力三大通信运营商推进空芯光纤产业化,创下多项光传输世界纪录。6月,长飞助力运营商建立了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全球首个单波1.2T、单向超100T空芯光缆传输系统现网示范,实现空芯光纤从技术原型走向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产业拓新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脑机接口

中国光谷角逐新领域新赛道

“请问小初,去年的ChatGPT、今年的Sora一经发布就引发热议,也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潮流。你觉得你和他们有哪些关联和不同?”

“这两位小伙伴的横空出世惊艳了很多人,也包括我。ChatGPT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Sora是视频生成模型,说到相同点,我们都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同的是,我是既可以聊天,也可以生成视频,还可以支持3D理解、信号分析等全面的问答任务……”

报告会上,“小初”的对答如流,沸腾全场。

“小初”,是以“紫东太初”人工智能模型为基础打造的虚拟角色。由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自主研发的“紫东太初”,融合了语音、图像、文本、视频、信号、3D点云等全模态数据,成为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

“大模型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介绍,基于“紫东太初”大模型、与华工科技联合开发的智能焊缝引导与识别检测系统,代替传统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了精度与速度的双重突破;联手九州通打造的医疗器械智能管理平台,可自动识别管理2000多种医疗器械,能效提升30倍,精度达到99.9%。

布局新领域,起跑新赛道。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德红外旗下普宙科技公司与光谷合作的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项目,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火灾预警、环保巡查等多个场景,解决了大量以往不易解决的城市管理难题,正拓展到无人机体验、外卖送递、智慧文旅、民生应急等便民服务。

脑机接口是最重要的未来产业之一,也是全球科技争夺的制高点。衷华脑机公司成功研制出6万5千通道、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入选2023年度中国脑机接口十大进展。

同样争夺激烈的数据库领域,达梦实现核心源码自主率100%,深度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金融、通信、电力等关键行业,连续多年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实现了“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的梦想。中国光谷,也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孵育出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龙头企业的高新区。

“稻米造血”的神话,正在中国光谷变为现实。

人血清白蛋白俗称“黄金救命药”,大量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失血、肝硬化等病症。目前,国内外均来自血浆提取,我国受制于原料供应,长期依赖进口。

经过多年艰苦研究,禾元生物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实现稻米中提取高纯度人血清白蛋白,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空白。

“获得中国临床批准后,没有医院和医生敢承担这个临床研究。基于对我们研发数据的自信,我本人第一个注射该产品临床样品,见证产品的安全性。”报告会现场,禾元生物董事长、总经理杨代常说。

如今,禾元生物已建成年产能100万瓶注射液的智能化工厂,并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这将改写人血清白蛋白从血浆中提取的历史,也将改善我国这一药品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杨代常说。

城市拓新

加快武汉新城成势见效

中国光谷奔赴“世界光谷”

“我们以人口动态监测为基础,基于社会模拟器的仿真,对区域人口规模分布、流动情况进行智能化监测,可为人口决策、人才引进和空间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撑。”报告会上,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志强介绍,该院正在构建的世界首个大型社会模拟器是由价值驱动的群体智能,能实现对多尺度物理世界和社会复杂系统的模拟,将帮助我们超前探索人-机-物共存的智能社会的运转模式。

他举例说,在智能公共安全方面,该院已在光谷多个社区试点,基于虚拟现实仿真环境,实现人口应急疏散的模拟。

2021年9月,光谷入选全国10家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

以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超前的社会治理模式、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中国光谷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常住人口从不到40万增长到超120万,户籍人口平均年龄32岁。

国内首条城市空轨、3条有轨电车、4条地铁建成,“十四横十四纵两环”骨干路网纵横交错,科创大走廊、生态大走廊“黄金十字轴”亮丽呈现,新城建设日新月异。

引进省人民、省妇幼、同济、中南等高水平医院,光谷三甲医院增至9家(含拟建在建5家),打造华师系、华科系、外校系、育才系全阵列基础教育,新建28所中小学,新增学位6万多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3年初,湖北高标准启动建设武汉新城,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全力确保武汉新城建设成势见效,中国光谷全面启动新城中轴线和六大片区起步区建设,提速419个重大基建项目。明年10月,这里将建成集国际学校、国际医疗、国际居住于一体的光谷国际社区,打造全场景、多元化的“世界光谷”国际交往客厅。

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加速崛起,中国光谷全速奔赴“世界光谷”。

策划: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

--> 2024-06-28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自立自强攀“高”向“新”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9046.html 1 闯关“无人区” 中国光谷拓新突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