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老城新区双向奔赴 优势产业提质攀高

江岸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闯关向新

“美好江岸”点亮“汉口之心“。

近日,江岸区武创院“惟楚荟”创新平台在岳飞街1号正式揭牌,这里将成为江岸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

武汉天地总部经济集聚区,一条路上的四栋写字楼,每年创造近200亿元产值。

江岸下足“绣花功夫”保护城市历史和街区肌理。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主塔楼最大筏板浇筑作业现场热火朝天。

万里长江,既是流淌的史诗,也是新时代涌动的创新热潮。

生产性服务业已被业内视为能使制造业“点石成金”的领域,有研究表明,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提高1%,制造业效率可以提升39.6%。

当前,湖北正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

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深入思考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核心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锚定“汉口之心 美好江岸”目标定位,武汉市江岸区主动把各项工作放在省、市协同发展大局中谋划思考、推动落实,立足现代服务业优势,坚持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闯关”主攻方向,聚力打造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近年来,江岸区坚持 “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在深化调查研究中解决难题、推动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两大“看家产业”聚势而强,工程设计、生态环保两大“特色产业”乘势而上,科创服务、数字经济两大“成长产业”蓄势而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以江岸所能,服务全省、全市所需,江岸区高标准谋划城区成长“坐标”,以绣花功夫服务汉口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利用,倾情投入汉口国际滨江商务区的投资建设。老城新区双向奔赴,助力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今年一季度,江岸区GDP完成370.77亿元、同比增长6%。1至5月,固投增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和增速、外贸进出口增速均居中心城区前列。

用最好的资源吸引优质产业

百年老建筑竞相跃“潮”头

江岸是武汉城市近代化的起点、汉口开埠兴源之地,而老房子是江岸的“稀缺资源”,铭刻着大武汉的历史。

长期以来,江岸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老房子、老建筑,坚持整旧如旧、保护利用并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便利的生活配套、兼具文艺范与烟火气的都市氛围,“老江岸魅力”吸引项目、人才纷至沓来。

为让这片寸土寸金之地最大化释放空间价值,把最好的空间、最优的服务、最实的政策留给创新创业创造,始终是江岸区的共识。依托沿江区位、文化、产业优势,江岸实施“老房子+双创”“老房子+总部”模式,“腾笼换鸟”导入产业资源,令一条条创意“硅巷”成为江岸的活力新引擎。

同时,江岸持续集中资源与力量,高质量推进招商工作,建专班、搭平台、强投资,培育与区内条件适配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创新街区、园区,助力老里分、旧厂房不断火“出圈”。

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同比翻一番

“双创”星火燃动历史风貌区

6月14日,武汉市江岸区武创院“惟楚荟”创新平台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江岸区岳飞街1号举行,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创新中心、光量子技术及应用研究所等三个创新平台与江岸区现场签约。未来,这栋百年老建筑将成为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地。

江岸区持续完善“老街区+双创”“楼宇+双创”“园区+双创”模式,平和坊、大智无界里创新引擎持续轰鸣,创立方、良友红坊等7个“双创”园区,匠心城三阳中心、铂仕汇等10栋创新楼宇助力之下,科创之花开遍“汉口之心”。

瞄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新赛道,江岸区去年入选湖北省首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2个,引进数字经济重点企业46家,签约5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3个,岱家山获评全市首批6家数字经济产业示范楼宇之一、全市首家五星级科创小微企业园。

为加速将“江南”的创新资源落地“江北”,江岸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合作交流平台。目前,江岸区已建成7个中试平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30亿元,本地转化率29%。2023年,江岸区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较2022年翻一番,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51家、同比增长43.6%,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36.69亿元。

专班定向招商、产业基金嵌入

全面当好“汉口之心”运营商

仲夏时节,中山大道上的萧耀南公馆旧址门前一如既往地热闹。这座百年前的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迎来了新的“主人”。

苏美达集团是《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去年围绕企业希望近距离感受江岸历史文化底蕴的需求,江岸区招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精心制定方案,并最终服务企业区域总部快速落户。

招商引资是江岸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为向前一步响应企业的需求,江岸区去年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3个驻点招商专班,深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开展招商活动。

今年5月,江岸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对接会在上海举行。江岸区金融机构、重点楼宇远赴上海,与十余家长三角数字经济企业现场对接“双向奔赴”。

会议现场,“亿元楼”瑞安企业天地1号、长江金岸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长江数谷数字文化产业园等3家重点楼宇进行了楼宇推介,促成中金资本、三峡资本等知名机构与长三角企业对接,搭建起合作桥梁。

招商也离不开资本助力,2023年,江岸区设立了江岸基金,与三峡资本、中金资本、武创院等30余家创投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形成省、市、区、央企、头部机构联动的合作模式,通过“投资+招商”的模式引入优质企业落户江岸。

蝉联“中国百强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向“高”而行勾勒产业天际线

近年来,江岸区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蝉联“中国百强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江岸向“高”而行勾勒的产业天际线。眼下,88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528家外资企业、652家高新技术企业齐聚于此,共绘大江金岸的崭新画卷。

为厚积中心城区发展潜力,自2010年起,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正式启动。十多年来,随着国华人寿、中信泰富等知名企业陆续进驻,这里已成为武汉最具未来想象空间的区域之一。

当下,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二七长江大桥以南的土地供应全面完成,落地项目16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以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为代表的重点商办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为区内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跃迁,不断厚积发展新动能。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春笋勃发

6月,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各个建设工地上热闹非凡。泰康金融中心、中信泰富滨江金融城等众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项目施工顺利!6月11日T2塔楼的核心筒已结构封顶,预计整体7月下旬全部封顶。”泰康金融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除作为泰康保险集团在汉金融机构总部,未来还将吸引金融、服务、大健康等产业头部机构集聚。

项目一旁,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的施工同样开足马力。5月底,项目主塔楼筏板浇筑一次性完成4.3万立方米,正式“扎稳马步”,开始向上“拔节”。建成后,它将集企业总部、商务办公、高端商业服务、文化旅游及创意产业于一体,成为武汉城市新地标。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是江岸区围绕“汉口之心、美好江岸”总体定位,努力建设现代化强区的重要阵地。未来这里将成为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新样本,成为世界看武汉的新窗口。

为更好地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和发展,江岸区还在商务区内的新村街道成立重大项目推进服务中心,一线为企“排忧解难”。中心定期举办项目对接会、政企协商会,并设有多名专员,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政策咨询等服务。

瞄准高端“链”上发力

“看家产业”“特色产业”积厚起势

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支撑,决定着产业的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起跳跃升,离不开多年来江岸在生产性服务业上的用心耕耘。

聚力打造中部金融保险中心。432家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江岸,贡献了全区四分之一的GDP,其中保险业区域总部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并获批湖北省唯一的“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

聚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武汉天地、武汉万象城、江汉路步行街等商圈品质持续提升,区内规上文旅企业营收增幅超90%,吉庆民俗街获评2023年全省夜间消费集聚区。

擦亮工程设计“金字招牌”。这里集聚规上创意设计企业97家,同时拥有长江设计集团、中国市政中南院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水利水电、市政设计等细分赛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抢抓生态环保发展先机。依托三峡集团的“链主”作用,“三峡系”企业累计落户14家,带动相关企业数量攀升至67家,生态环保产业集群营收突破300亿元大关。

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力成长。建设大道金融保险集聚区、武汉天地总部经济集聚区、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区纳税过亿元楼宇增至25栋,其中纳税过10亿元楼宇3栋。

策划:中共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

--> 2024-06-28 老城新区双向奔赴 优势产业提质攀高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9044.html 1 江岸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闯关向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