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孙洋 方红缨
“老师,谢谢你们这么远还来我们家。”6月26日,利川市谋道镇长坪小学全体老师逐一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惊喜又温暖。
家访过程中,老师们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习惯、生活作息等,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守护好学生假期安全。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双方一起分析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对于行为习惯有待改进的学生,老师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建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双减”落地以来,家校共育成为重要手段,许多学校的家访工作成为常态。随着暑期到来,到学生家中成为拉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距离的重要桥梁。
丹江口市发挥学校教育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百名校长、千名班主任、万名教师家访活动”,与文明办、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联合家访,化解教育矛盾问题,做到家访覆盖率90%以上。同时,教育部门定期会同关工委、妇联等部门,创新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服务站点建设等方式,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减轻教育焦虑。
武汉市江岸区的家长们都有一本独特的《校家守则》,小小口袋书便于携带,手绘插图可亲可爱,立足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场景,于细微处提出具体建议。目前,《校家守则》已走进全区6万多小学生家庭。调查显示,其发布后,几乎所有家长都能说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的具体内容,对政策表示非常支持;约90%的家长会在休息时间带孩子阅读充电、体育锻炼等;目前在学校能够完成作业的学生达91.28%;学生睡眠达10小时的人数占比较2021年增加17.63%;近三年学生近视率下降7.56%,体质健康优良率增加19.63%。
在随州市随县,当地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截至目前共有活跃班级群700个,7万多名家长使用,全方位构建起“家长—教师—学校”三方沟通桥梁和网络,将教师到家长的“单向传达”转变为教师、学校、家长的“三方沟通”。同时,管理部门指导学校组建家校共育团队,开展培训活动,引导家长形成“家校共育、五育并举、平安快乐”观念。
业内人士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双减”的真正落地落实,尤其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要密切家校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更加便捷和通畅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全面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努力做好“双减”政策宣传工作;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方法,通过家长课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才能确保“双减”政策落地有声、见到实效。